生活在快节奏的信息时代,我们的心灵时常焦虑和迷茫。房价一路攀升,到底要不要掏空“六个钱包”成为房奴呢?自助餐厅的食物,吃少对不起自己付的钱,吃多了又伤胃,究竟什么样的饮食观念才是对的?我们面对来看自生活方方面面新旧观念的冲突,媒体宣扬中无所不在的焦虑,究竟要如何安心呢?
其实,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台湾也面临着和我们一样的问题。当时,有一家电台主持了一场“文化广场”的广播节目,邀请蒋勋老师担任嘉宾,谈一些与文化有关的现象。这个节目做了十年,获得台湾广播电视金钟奖。二OO八年联合文学的两位编辑将蒋勋老师在节目中的讲话整理出版了一本书,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生活十讲》。
熟悉蒋勋老师的读者都知道,蒋勋老师祖籍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出生于西安,成长于台湾,游学巴黎。1976年返回台湾,曾担任《雄獅美术》月刊主编,先后执教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担任东海大学美术系主任。最后,他放弃教职,专注于画画、演讲等工作。这些年来,蒋勋老师的文字在大陆颇受年轻人的欢迎,朴实、疏淡的文字弥漫哲思的味道,美学的角度、温润的人文情怀,读起来优美又暖心,最重要的是在蒋勋老师文字的启发下,很多人找回了生活的安定感。
《生活十讲》选取了生活的十个侧面现象出发,聊聊感受以及解决之道。生活的十个侧面,分别是新价值、新官学、新伦理、新信仰、新物化、创造力、文学力、爱与情、情与欲和新食代。或许是过了荷尔蒙飞扬的日子,蒋勋老师谈爱、情和欲三者非常的精彩,但对我的吸引力不大。相比之下,新伦理、新信仰和新食代的思考更有趣。
新旧伦理的冲突
中国受儒家文化影响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下,很多人普遍存在新旧伦理的冲突。比如说,台湾也学美国搞民主选举,公民拥有自主投票和高度的选择权。按照西方的伦理,蒋勋老师作为一个公民,他可以自由地决定投票给哪个党派了。可是,他的爸爸说,你的票必须投给某党派,否则就是不孝。投票给自己喜欢的党派是不孝,投给爸爸指定的党派违背了公民的自主意愿,究竟怎么办才好呢?
蒋勋老师说两种观念的冲突实质是很多人混淆了公民、家族、社区伦理的观念。解决的办法是慢慢地建立出一种新的结构,不完全是传统的,也不完全是西方的,而是会有正直的法律和合理的公民道德。至于什么时候建立,他不晓得,但他相信每个人都会找回自己的信仰,在对人、对事的期待与渴望中,重新去体验追求本身代表的那种高贵性。
换句简单的话,每一个人受到新旧伦理观念的冲突,都应该结合自己的信仰做出抉择。看重公民权利,那么尊重自己的意愿投票或者与父母沟通,希望他们尊重自己的权利;希望自己是一个孝顺父母的人,那么按父母的意愿投票就好了。但是千万不要在新旧伦理之间纠结、犹豫,这将浪费你的时间、精力和活力。
什么是真正的信仰
生活中,有人买个猪头肉去寺庙里拜拜,求佛祖保佑升官发财。按照世俗的说法,这人是有信仰。但在蒋勋看来,这是现世精明的算计,拿个猪头肉和佛祖做交易,并不是真正的信仰。蒋勋老师从他自身的经历谈起,青少年期他加入天主教,主要是想借由宗教寻找答案。到了大学,他希望信仰能够和思维、哲学结合,佛经更适合他的阅读。于是,他转而信仰佛教。在他看来,信仰是帮助人解惑的,如果无惑可解,信仰就消失了。
在众多的信仰中,蒋勋老师认为最高的信仰是自然。当他有这种信仰时,他就是生活在秩序中,会有一种安定感,他知道这棵植物枯萎了,但是在下一季节会再发芽。知道自然的秩序,是一个智慧的人,他的生命态度就会不一样。
至于信仰教育,蒋勋老师认为就是一个人思辨能力的培养。信仰就是你相信什么,因为相信,所以会思考、会反省。我见到一些人信仰佛教,只要一去寺庙就去拜菩萨。这个没有什么不对,可是如果不知道自己真正拜的是什么,那就谈不上什么信仰了。你俯首跪地拜的真的是菩萨吗?那么“丹霞禅师劈佛像”公案又何解呢?其实,正信的佛教认为拜菩萨是培养自己的恭敬心和谦卑心,就像科学伟人爱因斯坦晚年信仰佛教一样,他知道世界还有他不懂的事物,因此常怀一颗谦卑心。
如何吃才是健康
蒋勋老师认为大家要认真对待“吃”这件事。因为我们吃东西,不只是求饱,也在消化一份情感,土地的情感、物的情感、人的情感。比如很多在外地的学生族、上班族会怀念妈妈做的饭菜和家乡的口味一样。
吃饭,其实也是人与人情感连接的一种方式。
新食代,吃东西最主要是用心和有机。用心,是指学会等待,等待花开,等待果熟,等待不同季节的不同食材,等待一道食物用繁复的手工步骤细心料理。有机就是一切东西都可以再转化、再延续,而不是一个速成、绝望的状态。总而言之,大家尽量多吃好的食物和有机食品。
蒋勋老师的文字是春风化雨,每一个字都浸润了深深的关怀。它,没有成功学的功利,没有金融经管的势利,字里行间的语气温和不凌厉,像一位长者,又像一位老友,这些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你在他的文字的启发,重拾信仰,真诚地对待自己的身心,找到属于你的生活,你的当下的那份安定感,焦虑和迷茫也就减少了。
原创文:灵林玖玖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