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皖北乡间的村路上,或者村庄里,熟人相见,都要客气一番的。较为熟识的,则是反复客气,客气来,还得客气去。一言一语中,见性情,也见人品的高下。
离家近的人,总要请人家“到家坐啊”。或者更详细,邀人家到家,“喝茶吃烟”。非亲非故的,人家一般也都当成普通的客气话,回上一句“不了”,或者“不坐了”,了事。如果正赶上饭时,那一番客气,就要升级。“搁这吃吧”,略显得一般化了。讲究一些的村里人,会追加一句:“稀饭有得喝啊”。那意思很明白:我家虽然穷些,但稀饭还是有的。这时候,对方的人,也得能接得上话茬才行。他接啥呢?他得说,“稀饭也是好的”。人家听他这么一说,就知道他见过世面。
在过去的贫穷时代,皖北人有意无意,就拿“稀饭”作比。“稀饭有得喝啊”,是一句自谦的话。真到得他家,哪能只是一顿稀饭呢。“稀饭也是好的”,是说作为客人,他不嫌弃一顿稀饭。彼时,“稀饭有得喝”的人家,已属温饱无虞的殷实之家了。对一般人家而言,当然,“稀饭也是好的”。
但有的人在这样的场合下,更进一步地跟人家客气:“凉水变热水啊”。这比“稀饭有得喝”更穷了。稀饭不见了,有的只是水——“凉水变热水”而已。言外之意,他穷到家了。但他还是会邀别人到他家作客,哪怕“凉水变热水”呢。凉水变成了热水,见证的是说话人的热心肠。
此时,作为受邀的一方,面对如此谦逊的说辞,又该如何回应呢?一个标准版本的回答是:“凉水变热水也是好的”。也有的说成,“凉水变热水也不简单了”。人家谦虚到了“凉水变热水”的程度,不夸奖一下,总不合适。用“也是好的”或者“也不简单”作为来言的去语,听起来不温不火,朴朴实实,又有给他点赞的意味。这么一说,双方都会意地相视一笑,旁边的人也夸他们都见识过场面。
凉水变热水,加温即可。这个物理变化过程,简洁直白,简单易行。而皖北人说出来,却意味深长。自谦与夸奖蕴含其中,又有着测试的意图——测试对方的见识与人品,以及在人事场上的随机应变能力。
实话实说。年轻的时候,我对这样不厌其烦的客气与测试,多有反感。总觉得,那样的来言去语,有些曲里拐弯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想我可能有些误解了。不论是“稀饭有得喝”,还是“凉水变热水”,都浸透着皖北人热情好客的性情,同时也是他们对贫穷生活的素描,以及在这样的生活中,乐观向上的精神头。怎么听,都能或多或少听出些许朴素的幽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