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诗网 >土味情话 > 正文

土话说|膻不膻,是羊肉

来源:情诗网    2020-11-23    分类:土味情话

图文无关。图源自网络

羊肉性温。度娘说,它能御风寒,又可补身体。跟猪肉比起来,肉质细嫩,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要少,称得上一味佳肴了。

我的印象中,过去的皖北颍淮地面上,羊肉是个稀罕物。普通人家,难得吃上一回的。乡里人家养几只羊,多作为副业,拿到市场上换钱。赴席,席面上有一样羊肉,就算是高档的了。参与的人回去以后,家里家外能说上很久,直说得别的人都由不得眼巴眼望地流口水。

羊肉有膻味。有的膻味还很浓重。烹饪过程中,去膻有很多讲究。要用另外的一些佐料,或者辣椒、食盐都得多些才行。一咸三分味,一辣到十成,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但因为品种的不同,或者喂养饲料的差异,羊肉的膻味,又有浓有淡。这一个方面,过去的吃货们,更有发言权。也因此,颍淮人的俗话中,也就有了这么一句话,唤作“膻不膻,是羊肉”。

其实这个话,不过只是拿羊肉做比,当个话把儿。至于真实的羊肉膻与不膻,倒在其次了。

我虽然吃的是公家饭,但三十几岁的时候,也动过辞职不干,自己出去讨生活的念头。那时候,公家的工资低,还时不时地欠着。不够吃啊。用今天的话说,快弄成贫困户了。但在老辈人的反对下,总还算没有实质性的行动。他们的理由或者说辞,就是“膻不膻,是羊肉”。尽管说的是羊肉,意思却简洁明了:怎么说,公家的饭碗总归还是得端着,不能随便一丢了之。

图文无关。图源自网络

我过去有个在街头做小生意的熟人。有一阵子,原本的生意滑坡了,他想换一换。当然,他终于换成了,但原来的那个生意也没荒废。他总觉得,自己做了好些年了,虽说不怎么挣钱,但客户都是回头的,进销的路子都是固定的,自己也熟悉了。膻不膻吧,总归还是羊肉,一下子丢了,怪可惜的。

我想起来三国故事中,那个“鸡肋”的典故。鸡肋者,嚼之无味,弃之可惜。主簿杨修,看穿了曹操的心思,还公开了出来,结果召来杀身之祸。皖北人说的“膻不膻,是羊肉”,跟这个鸡肋,好有一比,都有点舍不得,但两者之间的区别明显。鸡肋,嚼之无味;“膻不膻,是羊肉”呢,则可能越咂摸越有味道。也因此,皖北人的意识深处,才真的丢不下,舍不得。

皖北地面上,恋恋不舍的“膻不膻,是羊肉”之所以流行,以我拙见,该是皖北人求安盼稳心态的写照。他们内心里,不求迈大步、发大财、干大事,平平妥妥就不差池。在他们看来,膻不膻暂且不论,只要是羊肉,总还是好的。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