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回到家,小宝正在卫生间里洗澡。孩子奶奶是个特别细心的人,洗澡这件事,每一天早晚都不能省略。
准备开门的我,最终还是忍住了,抽回已经伸出的手。我想试探试探小宝。
我故意敲了敲门,把每一个吐出的字轻声地拉长:请 …问 …有 …人 ……?还没等我把最后一个“吗”字吐出来,小宝就识别出了我的声音,接着轻声地叫了声“妈妈?”。对,此处是带着问号的,因为可以感觉他在试探,声音里带有疑惑,像是在询问奶奶。停顿了几秒,我又敲了敲门,重复着之前的语句。这一次他只发出了一个“妈……”字,尾音拖的稍长,带着半分不确信,倒像是在直接向我发问:是妈妈吗?然后等待着我的回应。但我没有如他所愿,相反选择了沉默。在静默中,我明显感觉他躁动了起来,嘴里哼哼唧唧,变得不安分,不配合奶奶。过了十几秒,我实在忍不住了,推开了门。宝宝看到我的身影顿时就兴奋起来,坐在奶奶腿上欢呼雀跃,口里一声声地叫着妈妈妈妈,这时,每一个字都坚定有力,还带着点娇气。边喊妈妈,双手已经伸过来了,想要妈妈抱起。
当时的我,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内心的喜悦。我只知道作为女性,拥有“妈妈”这个称呼,已然是最大的幸福了。
其实对于宝宝,我的内心一直是愧疚的。他与我朝夕相处的日子只有产假里的几个月,上了班以后,也只能早中晚见见。八个月就断了奶,之后被接回市区,一直被奶奶照顾着,所以我与小宝相处的时间只有周末。长期的小别离,使我害怕,害怕他对我失去了依赖,害怕他心中没有妈妈的轮廓。即便是今天,他晚上依然不跟我睡,这就是一个例证。
孩子爸爸安慰我,说他与小宝天天晚上见,也没看出对他多么亲热。我沉默不语。妈妈和爸爸在亲子关系中,扮演的角色不一样,我怎么能长期缺席?孩子奶奶看出了我的忧虑,所以在小宝学说话的早期,不断地给他灌输“妈妈”两个字,还挺有成效,目前这俩字叫的最响,频率也最高。
有一天我跟他去顶楼阳台看奶奶种的花花草草还有大蒜苗儿,他帮我一根根地掐叶子,再一根根放到我的手心。等他认真地忘了自我时,我悄悄地躲到了一个水泥柱子后面,想看看他的反应。
刚开始,他站着一动不动,但视线横扫了180度,发现没有人影后,突然迈着小碎步,在阳台上四处寻找,嘴里焦急地喊着妈妈。还是没有收获后,他就小嘴一撇,眼泪汪汪了。待他快要流出眼泪的刹那,我便叫着他的名字及时出现了。
看到我的出现,他瞬间撒娇的气儿就上来了,跑起路来屁股一扭一扭的,冲到我怀里,就是紧紧的一个拥抱。那时,我感觉一个人被需要才是最有成就感的。
小宝很淘气,逛街的时候喜欢推着婴儿车,像个大人似的走在街上。奶奶不放心,就会把他放在车里推着。久而久之,只要是奶奶抱起他往车里放,他就学会了反抗。一开始哭哭嚷嚷,发现无效后,就肢体反抗。两腿使劲儿乱蹬,身体冲的像条扁担。呵,姜还是老的辣呀,怎能抗得过奶奶!
既然反抗无效,那就只好乖乖听话了。等到奶奶和爸爸俩在忙着购物时,他就开始向我示好求助了。通常这个时候,他会先一声声地叫着妈妈。他知道,我总会不厌其烦地回答他。然后,他又开始喊“抱”、“抱”!这个时候,我的母爱已经泛滥了,是抵挡不住他的糖衣炮弹的。索性,为他解开束缚的绳索,给他自由!似乎是抓住了我的软肋,每次出现这种情况他都要施展这一招,最后是自己乐咯,我受罪了(孩子爸爸责备我太纵容娃儿了)。
不在家的日子,每晚的视频聊天成了必备的亲子方式,我不禁感叹这年代真好。尽管不能触摸到彼此,但是能感觉到对方的情绪,看到对方的脸,听到他的声音也是极好的。
小宝在手机那头,听到我的声音后,从一个字“妈”,到两个字“妈妈”,不间断地循环播放,声音从低到高,渐次拔升!最近,他学会了喊“丹丹”,这是我的名字。每当喊出这个词儿,他头往下一低,露出羞涩的笑,像初次见面陌生人一样。别看他才一岁四个月,却好像特别能懂大人的世界。而我,每当此时,心里愈加不是个滋味儿。
从他的身上,我真切地体会到了“母子连心”这四个字的含义。你在,我有万般娇气随时撒,你不在,我便心心念念总牵挂!
以前总听有孩子的人说,孩子会让你的生活乱如麻!可是当我有了宝宝后,反而觉得生活更加美好、踏实、有序。
小宝的出现,改变了我对生活的态度。因为我想要给他一个快乐的成长氛围,所以我们家人彼此包容理解、和气团团;因为我想要给他更加完整的陪伴,所以我更加努力提升自己,每天朝着目标前进;因为我想成为他永远的朋友而不是严厉的妈妈,所以我在与他相处时,放低姿态,弯下腰、与他平视。与其说是我孕育了他,不如说是他在成就我!
一声“妈妈”,语短情长!一生的责任,一生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