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结构与意义
艺术源自人类心灵对以下各方面最原始的、先于语言的需求:通过美与和谐来解决压力与不和,通过创造力的使用来复活被日常事务搞得死气沉沉的日子,通过我们对真理的本能感知来寻求与现实的联系。
一个讲好了的故事能够给你提供意味深长的情感体验。在生活中,体验需通过事后的反思变得有意义;而在艺术里,体验在其发生的那一瞬间马上就会具有意义。它既不是对论文般精密推理的表达,也不是对幼稚情感的汹涌发泄。它的胜利表现在理性与非理性的联姻。一部既非情感亦非理性的作品不可能唤起我们的同情、移情、预感、鉴别等更微妙的官能——我们对真理与生俱来的敏感。
有两个概念支撑着整个创作过程:一是前提,即激发作家创作欲望的灵感;二是主控思想,即通过一幕高潮中,动作和审美情感所表达的故事终极意义。
第一节:前提
前提很少是一种闭合式陈述。更可能的情况是,它是一个开放式问题:如果……将会发生什么?
作家无论走到哪儿都可以发现灵感——在朋友某一阴暗心理的一次轻松的倾吐之中,在无腿乞丐的嘲讽之中,在噩梦或白日梦之中,在新闻故事之中,在孩童的幻想里。就连这门手艺本身也可能带来灵感。纯技术性的操作,如一个场景和另一场景之间的平滑过渡,或编辑对白以避免重复,都可能会引发喷若涌泉的想象。任何东西都有可能成为写作的前提,甚至是对窗外不经意的一瞥。
最后,无论激发写作的灵感是什么,都不一定要保留在作品之中。如果它有助于故事的进展,则可保留,如若故事讲述意图偏转,则应舍弃那一原始灵感,顺应故事的发展轨迹。关键问题并不是如何开始写作,而是如何保证能够继续写下去并不断刷新灵感。我们很少知道我们到底会趋向何方;写作即是一种发现。
第二节:作为修辞的结构
当作者沉迷于严肃思想时,一部作品才能从一个开放式的前提,进展为一个圆满的高潮。因为艺术家不仅需要表达思想,还需要证明思想。仅揭示出某一想法是远远不够的。观众不仅需要理解,还需要相信。你要让全世界观众都在离开你的故事之后,依然相信你所讲述的故事是对人生的一个切实比喻。而让观众相信你观点的方法,来自对故事讲述的精心设计。当你创造故事时,便也创造着你的证据。思想和结构在一种修辞关系中相互交织。
故事讲述是对真理的创造性论证。一个故事是一个思想的活证据,完成思想到动作的转换。故事的事件结构是一种手段,你通过它来表达你的思想,并随后将其证明……且绝不采用任何解释性的话语。
对白应是追求欲望的人物之间自然而然的交谈。对作者主观思想的解释,无论通过对白还是画外解说,都会严重降低一部影片的质量。伟大的故事仅凭事件的动态设计来确证其思想;而不能通过人们选择与动作所导致的真实结果来表达人生观。
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可以探讨一下最多产的类型:犯罪。在几乎所有侦探小说中,所共同表达的思想观点究竟是什么?“犯罪无益”。我们如何才能逐渐明白这一点?希望不会是通过一个人物凝重说道:“瞧!我怎么跟你说来着?犯罪绝没有好下场。”我们只想看到思想观点在我们眼前被表演出来:有人犯罪;罪犯暂时逍遥法外;最后他终于落网,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在惩罚罪犯的动作中——终身监禁或当街击毙——一个具有情感负荷的思想便会穿透观众的心灵。如果我们能将这种犯罪故事的思想观点诉诸言语,会是“那个混蛋被逮着了”那样,一种群情激奋式的社会复仇和正义胜利。
审美情感的类型和特质都是相关的。精神分析惊悚片刻意追求十分强烈的效果;而其他形式,如幻灭情节或爱情故事,则需要诸如悲伤或同情之类更加柔和的情感。
第三节:主控思想
真正的主题是一个句子,一个能够表达故事不可磨灭意义的明白而连贯的句子。我更喜欢主控思想这个提法,因为它指出了故事的根本或中心思想,同时还隐含了其功能:主控思想确立了作者的关键性选择。它为你的审美选择提供向导,助你确定:在你的故事中,什么适宜,什么不适宜;什么能表达你的主控思想并可以保留,什么与主控思想无关而必须删除。
一个完成故事的主控思想必须能够用一个句子来表达。当前提首先被想象出来、作品开始有所进展之后,你就可以探求闪现于脑海中的任何可能性了。但最后,影片必须被熔铸在一个思想周围。
有太多东西可被捕获进了故事的网络之中——精细微妙、言外之意、奇思妙想以及包罗万象的种种。故事成为了一种观众会在不经意间就即刻全盘接受的生活哲学,成为与人们生活阅历相伴相生的一种认知理解。然而,越是围绕一个明确的思想来巧妙地构建你的故事,观众在你的影片中所能发现的意义就会越多,因为他们会接受你的想法并将其深刻含义感悟到他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
主控思想描述出生活如何以及为何会从故事开始时的一种存在状况转化为故事结局时的另一种状况。主控思想具有两个组成部分:价值加原因。它明确鉴定出最后一幕高潮中故事重大价值的正面或负面负荷,并同时鉴定出这一价值何以转化为现在这一最后状态的主要原因。主控思想的句子就是由这两个要素组成的——价值加原因——便表达了故事的核心意义。
价值是指具有正面或负面负荷的首要价值,它作为故事最后动作的一个结果来到人物的世界或生活中。例如,一个上扬结局的犯罪故事(《炎热的夜晚》)让一个非正义的世界(负面)回归正义(正面),使人联想到这样一个句子“正义得到伸张……”
原因是指主人公的生活或世界之所以转化为最后正面或负面价值的首要因素。从故事结尾回溯到故事开头,我们便能从使这一价值得以存在的人物、社会或环境深处,探知到这一主要原因。一般而言,总有一个原因占据着主导地位。在犯罪故事中,无论是“犯罪无益”(正义战胜邪恶)还是“犯罪有益”(邪恶战胜正义),都不可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主控思想,因为它们都只给我们提供了最终价值。一个具有实质内容的故事还应同时表达出它的世界或主人公为什么会落到结尾处的具体价值上。
如何找到故事的主控思想?创作过程可以从任何地方开始。你可能会受到一个前提的启发,一个“如果……将会发生什么”的假设、一个人物的点滴,或者一个意象。你可以从中间开始,从头开始或者从后面开始。随着你虚构的世界和人物不断发展,事件便开始互相关联,故事也就悄然成形。然后决定性的时刻便会来到,此时你必须有所飞跃,创造出一个故事高潮。这最后一幕的高潮可以让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从你心中油然而生。此时此刻,主控思想便呼之欲出。
看着你的结尾,问自己:作为这一高潮动作的结果,有什么正负价值,被带到了主人公的世界?接下来,从这一高潮往回看,一直深挖到故事的基石,问自己:这一价值被带到他的世界的主要原因、动力或手段是什么?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所组成的句子便是你的主控思想。
故事进展通过在故事中押上台面的各种价值的正面负荷和负面负荷之间的动态移动而构建起来。你必须在开始和结尾之间建立起一座故事之桥,一个可以从前提一直跨越到主控思想的事件进展。这些事件回响着一个主题的两种互相矛盾的声音。在一个序列接着一个序列,且常常细化到一个场景接着一个场景的设计中,正面思想及其负面的反思想一直都在争论,你来我往,创造出一个戏剧化的辩证论战。而在高潮中,这两个声音里将有一个胜出,成为故事的主控思想。
同一思想的正反两面在整个影片中循环往复地较量,紧张度不断加强,直到危机转折点处,它们在最后的绝境中迎头相撞。这一碰撞便产生了故事高潮,至此,交战双方胜负已决。这两种思想中,无论哪一个在最后的高潮动作中得到戏剧性的表现,都将成为价值加原因的主控思想,成为对故事结论性和决定性意义的最纯粹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