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诗网 >撩人情话 > 正文

《人间词话》品析(五):真情论

来源:情诗网    2020-11-04    分类:撩人情话

王静安论词,虽有境界之圭臬,但并非只有这一个标准。“真”与“情”在他的词论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我们来看词话原稿: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娇柔装束之态。以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百不一失。此余所以不免有北宋之后无词之叹。

静安此论述为纯理论,并无列举词作词家,其论述中心为“真”“情”二字。王静安论词向来推崇真情实感、天真自然之作,所以他说:“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娇柔装束之态。”

在这里,王静安对于“大家之作”做出了三个总结,大家为谁?王静安并未明说,但是他最后说“北宋之后无词”,此处应指唐五代北宋之词人。例如中后二主、二晏、李煜、欧阳修、柳永、苏轼等。

01 言情沁人心脾

何种情感才能够沁人心脾?真情可以,矫揉造作之情自然不行。作诗填词,非有真情实感不可。如李煜之家国之痛,苏轼之坎坷人生,李清照之国破家亡。没有真情实感,他们如何能写出“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切切”之佳句?

说起真情实感,令人不得不想起苏轼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终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这首词是苏轼为了悼念亡妻王弗所做,此词为苏轼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所写,离王弗逝世(1065)正好十年。王弗与苏轼十分恩爱,她修养很好,总是很懂苏轼。可惜早早的就离世了,不过这样也好,因为王弗去世前都是苏轼意气风发的时期,还并未受到政治迫害,颠沛流离、流亡万里。

02 写景豁人耳目

景,有主观之景,有客观之景,还有情景相融之景。静安说能写出“豁人耳目”之景便是大家,这里的“豁人耳目”实在太虚幻。“豁人耳目”即耳目一新,什么样的景色能令人耳目一新呢?壮阔之景可,细微之景亦可;实景可,虚景亦可。

不过,能“豁人耳目”的景色应该是新奇的,新奇的语言、新奇的组合。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之优雅、“草色烟光残照里”之忧伤、“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之娴静。

凡事都有美的一面,能否发现则取决于我们的观察角度。真正的“大家”,总是能从日常景色中发觉出那美好的一面展现给我们看。

03 言辞自然天真

填词不仅情感要自然天真,言辞也要自然天真。相对于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我还是更喜欢天然去雕饰的出水芙蓉。这样可能有点理想化,但人生不正是为了理想而活吗?

自然天真的语言是卸妆后的美女,她简洁明了,是不需要透过重重迷雾,不需要峰回路转就能直观的美景。有时华丽的语言看似装潢,读多了实则令人生厌。

有次秦观让苏轼看他的新作“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苏轼说:“十三个字,只说得一人骑马楼前过。”让人不禁感慨,华丽的外表下藏的到底是什么?

华丽的语言装潢的可能是苍白的情感,有时不免令人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之感!

可见填词还是要用朴素真实的语言,《古诗十九首》中的“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别离”,如此简真的语言却是后代诗人词人所难以超越的。

王静安最后说:“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百不一失。此余所以不免有北宋之后无词之叹。”

说“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百不一失”是正确的,但是说“北宋之后无词”就有点夸张了。且不论清之纳兰容若,把南宋那么多优秀的词人所摒弃,恐为词学家所不许吧?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