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会改变。不管你觉得自己当下的观点是多么原则性的坚守。
改变总是随着成长而来的,而成长并不总代表着进步。有时只是对现实的无奈妥协而已。从小,被教育爱国。一直是一个把祖国看的非常重要的人。中国这个词在我心中有一股很重的分量,想着以后如果成功了,自己的名字将如何给祖国带来更多荣耀。听起来就像一个小学的孩子的梦想,但事实上,这是我高中之前一直的想法。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曾听得我热血沸腾,为之感动。那不是我读书的动力,但无疑会是一个我愿意向往的目标。那些为国捐躯的,宁死不屈的,也曾令我动容,令我尊敬。祖国像一种信仰,为信仰而死,是我心目中最让生命重于泰山的。曾几何时,移民在我心中简直是不可想象,不可接受的。
这是曾经构成我价值观的很重要一块,但也只存在于曾经。记不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改变,但是当现实一点点走进我的思想,这些曾经坚信的一点点动摇。终于,在《未来简史》的那句话里,我意识到我已经彻底改变了:国家、企业、经济,这都是虚拟的,人类创造出来为了促进彼此间的合作的。没有必要为了这些东西,献出自己真正拥有的。文章的原句我已记不清了,但就是那句话,重新定义了我关于“祖国”的价值观。
从小,被教育道德。小学的课本里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父亲晚上驾车遇到红灯,周围一个人也没有,后座躺着他发高烧的女儿。但他还是把车停下来,等绿灯亮了,才又继续往医院开去。读到这个故事时很敬佩那位父亲,尽管没有他人监督,但依然坚持做正确的事情,依然遵守着交通规则。而今,这个曾经的道德模范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傻子,我已不再确定自己的道德底线应该退至何处。早已接受了这个人人损人利己的社会,那我,为了利己,又可以接受自己损人到何种程度?
从小,还被教育尊严重于生命。那个不得不沦落到街头要饭,却宁愿饿死也不肯下跪的士兵我依然记忆犹新。有的死重于泰山,有的死轻于鸿毛,从前的我,怎么也想不通为何“好死不如赖活着”这样懦弱的言论能一直流传至今,但现在的我,却也模糊了好死和赖活之间的界限。越来越认同,生命高于一切,依然把膝下的黄金看的很重要,依然把人格的操守看的很珍贵,但是,能赖活着,我真的会选择好死吗?
这些故事,每一个,都曾让我感受到灵魂深处的震撼,都曾让我决定以后要像他们一样,把这些价值坚持到永远。可就在几年后,他们有的我已不屑一顾,有的我依然敬佩,却再也不会为了坚守他们所坚守的而为难自己。慢慢褪去童年时的浪漫,这些我曾经的英雄,也像小男孩们的警察梦一样,消失在现实的残酷里。
这就是成长,一个不断看清现实,妥协于现实,寻找让自己过的更好的方法的过程。这不是一个浪漫的活法,也不是一个有骨气的活法,却是一个最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