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诗网 >内涵情话 > 正文

说点关于内涵段子的

来源:情诗网    2021-01-13    分类:内涵情话

大约是从16年的时候我开始用内涵段子,那时毕业未久,又一个人在上海,每天刷刷内涵段子倒也是个打发时间的不错选择,以致在封杀之前我的账户上还有近两千的积分。

已经不记得当初是怎么知道并使用这款app,印象里我认识的人中知道它的不多,用的人更少,不过倒是在路上时常见有人在玩。

像是时间开得一个玩笑,4月10日内涵段子被封那天的上午,我恰好主动删了这款app,导致我竟不能最后再见一眼它离别时的模样。

在我看来,内涵段子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它的内容总是能抓住当下最热门的话题,并且以一种相对内涵也即嘲讽的形式表达出来。有的时候,我甚至会把它当做一款并不逊色于任何主流媒体的资讯平台。

而之所以内涵段子能够最及时地掌握话题的主导权,就在于它所提供了一个强大的UGC平台。记得在最初的时候,内涵段子的全部内容从生产到审核再到发布均由用户自主控制,它有一个“段友审核”渠道,也就是指用户发布在平台的内容能否过审,全在于其他用户“点赞”与“踩”的数量之比,前者高于后者即可发布。

相较于同一系列的“今日头条”,内涵段子是一种更加简洁且更加搞笑的表达方式。也正如它的名字一样,用各种各样相当于“荤段子”的文字来表现各类人的各式生活,继而表达想法,最终在网上引起更大范围的共鸣,这样的抱团取暖的效果无疑是非常明显的。

但是随着技术的升级以及内容的逐渐丰富,当初以纯文字表达为主导流量的内涵段子逐渐将重心引入到短视频当中,这是一个看似细微实则影响深远的转变。

仔细来说,在纯文字时代,“内涵”的表达渠道有两个:一个是内容本身,一个是“神评”。内容本身在经过大量用户过滤而得以发布,这是第一层的“内涵”,接着更多的用户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内容进而积累“点赞”量,这是第二层更深度的“内涵”。

而我之所以说这是纯文字时代的表达渠道,在于文字与视频从根本上来说不是同一的形式。视频是一种倾向于视觉的感性图像,文字则是一种更思辨的理性抽象。看视频的时候,我们可以随意拉动进度条,视频内容可以只是纯粹的搞笑,但当我们在读文字时,需要的是进一步地思考抽象之后的意义。那么相比较之下,拥有双重思考空间的纯文字时代自然比后来的短视频时代更能配称得上“内涵”。

然而,如果仅仅只是表达渠道上的退化不会必然导致今日的封杀恶果。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UGC能够贡献足够高质量的内容,也能够让更多的低俗涌现。纯文字时代没有内涵的下流文字基本上被用户自己淘汰了,到了短视频时代,内涵并不能依靠短短的十几秒时间来表现,那么内涵则退居二线,视觉的冲击成了用户高点赞量的首选。

何谓“视觉的冲击”,不言而喻。

尽管之后内涵段子引进了官方审核体系,但这种官方的不明了的审核机制很少在意打擦边球的内容,其表现结果是“该封的未封,不该封的封了个尽”。如此一来,以娱乐起家的内涵段子走向了彻底娱乐,内容可以随意盗窃反复使用,无内涵的视频因“色香味俱全”而占据主导流量,为了提供更快的流量变现渠道也随大流引入直播功能,种种此类弊端不见官方有任何整治行动,那么放权的结果只能导致权利的彻底原子化,任由低俗野蛮生长。

这可以说是内涵段子,也是UGC最大的败笔。

以上的说法只是我个人作为一个用户的对于app发展的一点看法,实际上在这里我更想讨论的是内涵段子被封杀之后所流传的一种臆想,这种臆想在我看来,要比被封事件本身来得更为可怕。

有点意思的

也即有人信誓旦旦地说,内涵段子被封的原因根本不是因为它低俗,而是因为某些只可意会的政治因素!

牛逼的!

我觉得这样的猜测实在是令人啼笑皆非,再细想则是深深的悲哀。正如前文所说的,内涵段子只是一款以娱乐起家的app软件,不消说它在纯文字时代没有什么更深层面的思考空间,到了视频时代更沦为了娱乐至死的产物。

那么何以某些人臆想的所谓政治因素的说法竟能大行其道,用某位朋友跟我说的大概便是“群体性被迫害妄想症”。朋友猜测,有些人为了表达对于段子被封的不满,进而想出了这样的说法。所以我也可以进一步推断,那些最初传达这种臆想的人是打算将这样的说法变为谣言,以消解在整顿社会风气中产生的种种摩擦情绪。

在任何一个正常的有理智的社会,这样的谣言应当是最愚蠢和最容易消除的,它并不比“抢盐”之类的谣言更高明,也不比“江心比心”之类的清议更来得政治。

然而,就是这样愚蠢的“瞎猫”,撞上了早已失去思考能力的“死耗子”,这种局面远比一款可有可无的app软件被封要来得更令人深思。可以换种角度来说,经由内涵段子熏陶出来的一代用户,原本还有些思考能力,但经不几日流行的短视频的洗礼其中不少人的思考路径就被彻底堵塞了,更有为数不少的旁观者们听风便是雨,用他们引以为傲的“政治嗅觉”作智者的思考与言论。

满是“政治嗅觉”的!

世上大概没有比这更为荒唐的事了。

长久以来,阴谋论之所以能够经久不息,是因为它至少还有些现实基础的影子,但即使那样的阴谋论,在如曹林之类的评论员笔下也成了不堪一击的笑话:

“阴谋论像鸦片一样,对于某些人有着一种致命的诱惑,他们喜爱阴谋论中充满刺激的斗争故事,喜欢阴谋论中的戏剧冲突,喜欢那种俯贴在别人耳朵上故弄玄虚地传播阴谋论故事时的那种‘我掌握着内幕、看透了背景、了解其他人看不到的信息’的优越感、兴奋感和神秘感。”

如今,对于散布阴谋论的人我们当以过街老鼠一般视之,那么对于那些对不比阴谋论更高级的瞎几把乱讲的臆想都听之信之的人,我们究竟该怎么办呢?

2018.4.17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