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诗网 >情感生活 > 正文

生活 情感*随想 随笔---读《我的前半生》

来源:情诗网    2021-03-27    分类:情感生活

写于20170812晨

        最近听很多朋友聊起电视剧《我的前半生》,所以对原著作者亦舒充满了好奇。本来我对近代言情小说并不太感兴趣,不管是琼瑶的还是亦舒的。亦舒早就名声在外,与哥哥倪匡、金庸并称“香港文坛三大奇迹”,如此美誉定非一般人所能获得,更是让我有一探究竟的欲望。借着这波热潮,在未看电视剧之前,先买来一本原著看看。

      书比我预想的要薄,才300页,分为12章,料想着应该可以在2个小时内把它读完吧。不过,读书是一个愉悦的过程,不想一下子把快乐享尽,还是每天翻几段,慢慢的在对情节的探究和期待中享受揭示真相的乐趣。

        女主人公罗子君代表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里富足家庭女主人,衣食无忧,锦衣玉食,出有司机,入有佣人,老公事业有成,孩子入学名校,空闲时约闺蜜度过一个闲暇的下午,不时做做美容,若老公还深爱着她,似乎前世拯救了世界,羡煞旁人。稳稳的幸福后面,往往暗藏着不知不觉的危机。世间最可怕的事是身边所有人都已洞悉真相,而你却蒙在鼓里一无所知,像个傻子。罗子君就是这样的傻子,妈妈不时提示她,女儿用青春期的叛逆暗示她,身边闺蜜唐晶知而不言,等她自己清晰的知道要“被离婚”的真相时,如晴天霹雳般,不知所措。

        女人如何才算活的漂亮?在顺境时过的潇洒不算,若顺境转为逆境时还能够洒脱面对,才是真正的漂亮。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谁离了谁就不能活,谁都不能够活成另一个人的附庸,有时,是一种习惯的依赖,而并不是如蛭虫般,一从依附体上跌落就只有灭亡。罗子君是个有智慧又得体的女人,至少她还是理智的去面对即将离婚的现实,有什么事不能和涓生好好说呢,非要吵吵闹闹,最终落下都是笑柄吗?一点没有这个必要,她可以自己活得非常漂亮。

      女人结婚后还是要有点自己的事业的。就算老公很强大,哪怕自己赚的钱微乎其微,只能支撑起自己日常的一点零花,也比完全靠老公强。从心理上,如果什么事都不干,慢慢的会让老公心态上想当然地认为老婆只是一只“寄居蟹”,无所事事的寄居在自己精心打造的居所里,而忘掉了老婆的好,忘掉了老婆为自己生儿育女,操持家事的辛劳。子君犯了这个错,而涓生也是这么认为的,他认为给子君50万元、找个公寓、每月给5000元补贴就可以轻易的把子君打发走,十三年的感情哪能用一点物质随意就能切断呢。对于濒临离婚边缘的女人而言,所有的安慰都是刺耳的,她需要的只是懂的陪伴,许多决定无论多苦,还是要自己去做。面对人生的转折、家庭的变故,会让一个女人去反思这么多年来墨守成规的习惯,她需要以另一种姿态去接受新的状态,只是,需要一段时间来调整,慢慢的走出来。

        婚姻是一个围城,进去的想走出来,这多数是男人。绝大多数女人走出婚姻都是被动的,而城外的女人都想走进去,恐慌忙乱,我倒是欣赏唐晶的状态,竟然都到这个年纪了,何必再委屈求全呢,继续等了这么久,那就等下去,等到那个对的人出现。唐晶说“找老公就像买一块钻石表,要戴(带)的出去”。这也是大城市里事业有成的单身白领们普遍认同的婚姻观。只是,在这个冷漠的大都市中,这样的女性实在太多了,有时,你也可以认为这只是在找不到对的人时,对自己无奈的自我慰藉。 

        面对婚姻渐行渐远,很多女人选择逃避,子君也是一样,她明知无处可逃,逃避不是办法,但短暂的离开或许能让自己想的更清楚些,她逃到唐晶那里,唐晶的小城堡小却安全,完全属于自己。家多大才算大啊,如果在这个家里得不到快乐,大反而带来的更多的无助和空虚,若是其乐融融的家庭关系,蜗居也一样是非常幸福的。我认识一对80多岁的老教授,白发苍苍,在双双丧偶后走到一起30余年,也许是人生的挫折让他们更懂得珍惜,在五六十平米的蜗居中,每次一踏入他们的房门,处处都透着欢声笑语,那种感觉,真的好极了。

        如果感情留不住,就不要勉强。勉强的结果如强扭的瓜,表面光鲜,里面已然烂糟糟,那又何必呢?生之有命,死亦有常,何必为了孩子委曲求全呢,孩子总会长大离开,不要委屈了自己的一生。谁离了谁都会活得漂亮,或许,还会更加漂亮。

        一个人,往往在失去以后才会珍惜原本拥有的东西。人的满足感只有最多三个月的新鲜期,过了新鲜期,一切都变的理所当然,比如豪宅、比如豪车、比如养尊处优的日子。习惯是可怕的东西,会让人变的身在福中不知福。子君就是这样,当她决定做自己时,发现原来她的生活与现实中普通小市民生活之间的天壤之别,她不需要打的,出门有司机伺候,她发现原来打的那么难。原来她是那么刻薄,司机没有准确的停在她面前她竟然动都不动,而等着司机倒回来。她很惊讶涓生也曾和她提起过《伤逝》里的男女主角,她感觉这仿佛是从未发生过,因为她很少认真的去倾听涓生说话。她开始重新认识自己,她似乎觉察到涓生的离去也不完全只是涓生一个人的原因。爱情是两个人的事,一个巴掌拍不响,再甜美的爱情也需要两个人共同去经营,如果总是一头热,另一头总是热脸贴到凉屁股,时间是可以验证一切问题的。醒悟总是让生命变的更加有思索的意义。慢慢的失去,慢慢的得到,得到更多的是对人生真谛的领悟。

        现实总是残酷中,这是蜜罐中的女人无法体验到的,就如白天不懂夜的黑。在品尝索然无味的工作茶时才会体会到英式下午茶是多么美好,在付出辛苦才获得微薄薪金时才知道被人宠爱、无须劳作却锦衣玉食是多么幸福。在幸福中时要保持头脑冷静,想想自己为什么会如此幸福,真要到失去时再去对照,那又是何等的悲怆。世间,不幸的人都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人都是一样的,都是一样的不懂什么是幸福。子君迈出的第一步,第一份工作,第一份薪金,或许是她重新思考人生,感悟现实的起点。有时,人生总是如此的辩证,失去的未必总在失去,得到的也不会恒久,好的心态看待当下,用心去感受,无论喜悲,感受就好。

      想起一个故事,有个皇上找遍天下大厨做他落难时一个老太给他吃的糠馍馍,始终做不出他记忆中的美味。这是当然,世间万物是否美好关键在于心境,心境不同,感受迥异。罗子君嫁给史涓生后,尝遍珍馐百味,穿着时装到处参加盛宴,但抛弃了荣华富贵坐在小饭馆时,平淡中也感受到另外一番风味。世界让你失去什么,往往也在让你得到些什么。失去婚姻的罗子君变了,变的灵动、丰富了,闲暇时光充满了乐趣,看看书,插插花、做做陶艺,生活没有把她击垮,反而丰富了她,这是一个有智慧的离婚女人应该有的姿态,连她女儿安儿在一年多后的重逢中也喜欢上变化后的妈妈,甚至让涓生大跌眼镜,我想,涓生一定后悔了。

      这个世界从来就不缺烂人,有很多人乘人之危,如陈总达,油腻腻的感觉,像肥肉般,他对子君一切的好感都是基于对子君的不良企图上,他希望子君能配合他出轨的欲念,没想到子君不是他想象中的那种落魄少妇,不需要旁人安排,自己本可以活得更加的精彩。

      子君后来才发现,离开涓生以后,原来自己不但可以适应这个世界,还可以活的相当精彩,这是她始料未及的。涓生有了悔意,三番五次的表达了想复合的意向,子君断然拒绝,她自己也感觉到不依附别人的快乐,自己养活自己,自己做爱做的事情,自我实现的成就感一旦被发掘,就不可能退回到满足于低层次的生活需求。这一年在外面打拼,子君也悟出了真理:“若要生活愉快,非要先把自己踩成一块地毯不可,否则总会有人来替天行道、挫你的锐气”。她不再趾高气扬,不说低声下气,也是把自己放到很低的姿态,让别人无法嫉妒,无从说起。生活慢悠悠的过,以70岁古来稀来对照,子君35岁也算过了前半生了,她总结自己的前半生是“结婚生子,遭夫遗弃,然后苦苦挣扎为生。”颇有戏谑人生之味道,客观来讲,她的前半生不就是这样吗?对于困于家庭的妇女而言,有哪几个不是这样,要不委曲求全,要不愤然离家,有几个不独立的女人可以活的两全,“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子君是个单纯率真的人,害怕失去、尤其害怕自己依赖的人,好不容易从失去涓生的阴影中勇敢的走出来,又要面临闺蜜唐晶为了老公莫家谦移民澳洲的事实,她落泪,她无助,但无法改变什么。一个人除了能掌控自己的人生外,别人,不管是谁,都是一程又一程的目送,没有谁能陪伴你到最后,最终都是要靠自己。

        早点认识到这一点,前半生也算没有白白的过。

        不管前半生过的如何浑浑噩噩,不念过往,后半生依然可以过得精彩。当一个人放弃了一棵树木,就将迎来一片森林。没有拘束,反而有无限的可能,子君在独身的一年多时间里,品尝了太多生活的冷暖和人间百态,对于男人的鉴别力日见功力。缘份总是不经意间出现,在去看望安儿的加拿大途中偶然遇见安儿同学的舅舅翟有道,却在看似刻意却又不经意的帆船上擦出了火花,爱情之火,一旦点燃,必将燎原。惆怅旧欢如梦,子君自说“噢,我真喜欢他。”缘来了,情自不会远。

        人生就是如此,得到的总会以另一种方式失去,失去的也会以另一种方式来补偿。子君和唐晶的人生恰恰是反着来。子君的前半生用来结婚生子,唐晶则把时间用来奋斗创业,然后下半生互相调转,各适其适。哪个更好?哪个更坏?其实无所谓好坏,世事本无好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任何时机都是好时机,有时先发不见得是优势,后发不见得是劣势,时机很重要。子君没想到,在离婚后还能焕发第二春,老外大班可林钟斯露骨的追求,张允信无微不至的关心,以及翟有道默默无语的惦念。有选择总比没有选择好。人生何处不逢春呢。

        翟有道来了,应聘到香港工作,我想,若不是子君在香港,他不一定会下决心来,虽然来陪伴年迈的爸妈也是一个好的借口。子君的36岁生日是与翟有道的约会中度过,很简单的一顿晚餐,与爱的人吃饭,不会在乎吃什么,哪怕是吃路边摊也会高兴,关键是谁陪着你。就像旅行看风景,再美的风景在眼里,心里所期望的是你真正希望陪你的人,而此刻身边是谁已无所谓。心有一人,胜过所有繁华。如子君所言“活到这一把年纪,什么叫爱,什么叫恨”,凡事已淡然,能让你在心里荡起涟漪的人理当足够珍惜。不珍惜,一切都将不再。有时,机会不会总有,有时,是最后一次机会。

        子君说:“爱情是一场不幸的瘟疫,终身不遇方值得庆幸”。她与翟有道要结婚了,决定旅行结婚,没有豪车和金碧辉煌的宴会,她回想起嫁涓生时的慌忙、排场、纷乱、无聊、热闹,现在宁静而温馨。子君引用了张允信朋友一句话:“每个人都应该结两次婚,一次在很年轻的时候,另一次在中年。年少时不结一次,中年那次就不会学乖,天下没有不努力而美满的婚姻。”我也和子君一样,认为这是在说笑,但笑中带泪,生活何尝不是这样。女孩初嫁人时会希望自己是婚礼上最闪耀的人,排场要大,认为人生就此一回,还不美到极致。经历了繁华后,慢慢会发现平淡而真实,宁静而温馨才是心中真正的想要的,如果是这样,也就活明白了人生。子君明白了,从痛中懂,从眼泪中领悟,不念旧恶,开启人生的下半段精彩的篇章。

        很少如此写随笔,一笔到底,不加修饰。三观正与不正都不重要,笔尖流淌下来的,都会是真性情。读别人的人生,其实,也是在观照自己。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