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提出精神崩溃假说,意思是说,神经症和其他精神障碍的人求助于心理治疗时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他们感到沮丧,对自己的困境感到无能为力。各种心理治疗的方法虽异,但都在努力帮助来访者摆脱沮丧和无能为力感。心理冲突者的典型体验是,他感到无法应付自认为应该能够处理的问题。在人际关系上,来访者觉得周围人应该理解他,但实际表述中,他觉得周围人对他充满误解,那些应该帮助他的人似乎不能或不愿意帮助他。这一切使来访者感到被疏远、孤立,感到委屈甚至愤慨。这样的情绪和行为势必使周围人产生不满,这样就形成了人际间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沮丧感甚至无望感。”
上述文字让我想起去年接待的一个来访者。结婚以后她和婆婆住在一起,因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相差太多经常发生争执,有几次差点大打出手。最让她感到绝望的是,不管是娘家人还是丈夫总是劝他忍一忍,她想要的是有人站在自己这边帮着她取得斗争的胜利,结果他们都是劝她让步。这不但让她委屈更让她感到愤慨。可是在她丈夫看来,自己正是为了帮助老婆才这么做的。她让一步就可以继续在家里住下去,而且他也更好做母亲的工作,婚姻更稳定。
她的状况让我领悟到,我们在帮助来访者摆脱沮丧感无力感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认知的调整。在释放情绪的基础上,支持来访者独立思考,是“斗”是“和”由她自己决定。否则越劝她觉得“敌人”越多。
布鲁克认为,他们的共同点是“重心”都不在自己身上,总是以某种方式放在别人身上。“重心”这个词是一个隐喻,实际上就是在其他许多地方反复提到的依赖心理。患有神经症的人缺乏独立自主精神,倾向于把个人心理上的问题归咎于客观因素或别人。因此布鲁克认为,心理治疗的主要任务在于帮助来访者形成他自己的“重心”,了解和接受自己,自信和自我支配,觉察到自我的真实存在,按自己的需要和目标去寻求满足。比如:因丈夫经常不回家感到不满的妻子,牢牢控制着儿子的一举一动,继而引起孩子激烈的反抗。在她看来,丈夫不管孩子,孩子不听话是她悲伤和焦虑的根本原因;她来求助的目的是想寻求管住孩子的良策。交流了好一段时间,她才表达出对丈夫回家,一起教育孩子的需求和渴望。继而才觉察到自己强烈的,被关怀和尊重的需要。可见,来访者究竟需要什么,真的是一个值得深思,贯穿始终在探索的问题。
支持性心理治疗可以降低焦虑水平,而深入的意识扩大性自我探索可以提高焦虑水平。这两种技术需要灵活掌握,有时需要交替使用,才能使来访者的焦虑控制在最佳水平。什么是最佳呢?就是来访者既能忍受而不至于妨碍社会功能,又体验着一定的焦虑,使来访者的求助动机不下降。其实就是各项功能得到正常发挥的平衡状态。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心理治疗给来访者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