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是西方情人节,这一天男女之间可以开一些略微出格的玩笑。当然,也不排除有人在情人节的遮掩下向心中爱慕的人作真情表白。
有人可能觉得中国人天生乏味,不会浪漫。其实中国古人是很懂得浪漫的,这从“情”字的结构上就可以看出:情字右边是心,左边是青。心是思念,是爱恋,青代表年轻,代表美丽。像成语“尾生抱柱”里的尾生,“坐上琴心”里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死后变蝶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他们的爱情是那样的执着,他们的故事是那样的凄婉动人,谁说中国人不懂浪漫?
好多人是看了英国小说《恰特莱夫人的情人》一书开始了解情人的,“情人是指婚姻之外相爱的人”这是当下大多数人对情人的认知。
专制帝王时代的统治者,他们姬妾成群,却竭力用礼教愚化人民,将情与色混同。提倡男人要守身如玉,女人要三从四徳。青年男女要服从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有道德的人应该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为了配合统治阶级的礼教,封建御用文人编出了恪守戒律的最高境界:坐怀不乱。
坐怀不乱说的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冬季,鲁国男子柳下惠夜宿城门遇一无家女子,女子衣服单薄,冻得瑟瑟发抖。柳下惠怕女人受冻,抱她入怀以体温暖之,坐了一夜,没有发生不正当的行为。
这个树立了两千多年的道德模范事迹现在没人当回事了,相信时下的青年男女看到这个故事都会骂一句:靠,这柳下惠是个什么鬼?
当然,古人遵守清规戒律的样板不止柳下惠一个,如宋玉和潘安这两个美男子的行为也符合封建礼教,因而他俩的故事在以往也长时间被人传颂。宋玉说他邻居有一绝色美女追求他三年他没答应;潘安出门女人往他车上扔水果他从不回顾,如果这些事都是真的,如今大多数人也不会买账,对他俩的点评估计也就是一个字:装!
有人说中国古代也有情人节,一说是七夕,一说是正月十五,还有人说是三月初三。究竟是哪天谁都说不准没,都是根据那天女人可以自由出门而得出的结论。由此可以推断古代中国真没有情人节。封建礼教视情欲为洪水猛兽,防还来不及呢,怎么还会设立情人节?
楚辞、唐诗中都有关于情人的描写,说明虽没有情人节但情人还是有的。秦始皇的母亲赵姬和嫪毐生有二子,张居正和李太后有绯闻,他们算不算情人不好界定,但白居易、杜牧、柳永等名人确实有风流韵事的记载,旧时文人士大夫有情人那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的雅事,发生在平民百姓身上则是品行恶劣的下流。
不在体制内没有级别的平民没资格风流,国家自然没有设立情人节的必要。
五十岁的老王到太原出差。早上,他在宾馆餐厅吃自助餐时,看到一个四十多岁身材娇小脸庞俊秀的女人,吃晚饭时这个女人也在。第三天晚饭后,老王下楼到前台向服务员打听去晋祠怎么走,正问着,那个女人也过来问去晋祠的事。一辈子正统的老王此刻竟“心有灵犀一点通”,他看着那女人搭讪道:“怎么?你明天也想去晋祠?有伴吗?没伴的话咱俩搭个伴怎么样?一个人去太没意思,连个照像的人都没有。”
那女人打量了他两眼,没说同意不同意,而是对着四米远的大厅沙发优雅地一摆手:“我们去那边坐下来谈吧。”
女人问:“你是来太原出差?”
老王答:“是,我是齐齐哈尔的,来这技术服务。你呢?”
女:“噢,我是无锡的,来讨帐。”
男:“怎么一个人来?”
女:“节约开支嘛。”
男:“你明天想去晋祠?”
女:“是,太原晋祠是古迹,很有名嘛。”
男:“是啊,我来太原好几次了,一直没去,这次我得去看看了。你要是去的话,咱俩搭个伴,互相也有个照应。”
女人大方地伸出手来:“那好哇,来认识一下吧,我姓关……”
“我姓王……”
第二天他俩去了晋祠,老王对历史知道的挺多,一路讲解。他对关女士照顾得细微周到,还赞美她长得漂亮有风韵。婚姻不怎么幸福的老王和丈夫出轨的关女士淡天说地,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当晚俩人便住在了一起……
接下来的三天俩人同出同进,如胶似漆。
没有功利参杂、没有舆论顾忌、没有经济纠缠、没有精神压力……俩人觉得纯感情世界真好!
人的一生中,为什么会遇到她(他)?中国人的解释是一个字:“缘”,缘起因于前世,今世躲不开绕不过。
对于这个小故事,品德高尚的人一定会用鄙夷的口气说:这也太随便了吧?老王和关女士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假如故事中的地点换作瑞士的阿尔卑斯山,东北老王换作意大利的安东尼奥,江南关女士换作法国的赛拉娜,没准人们会在心里暗自羡慕:你看人家欧洲人多会浪漫!
当下,舆论上管婚姻之外的女人叫小三,叫包养,他们之间是利益驱使的权色交易,跟真正的情人相去甚远。老王和关女士五天的经历虽然暂短,但在他俩各自的内心都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这是他俩之间的隐私,对社会没有造成危害,虽然不值得宣扬但远比贪官包养外室,导演潜规则演员要干净得多。
近几年,情人节在中国也实行起来,大多数人只是发个表情随便闹一下,没有几个人认真。因为情字看似简单,但真正做到像温莎公爵那样为了一个情字娶寡妇而舍弃王位的能有几人?
冯梦龙对情字理解得透彻,他说:“不会风流莫妄谈,单单情字费人参。 若将情字能参透,唤作风流也不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