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诗网 >套路情话 > 正文

跳出思维的套路

来源:情诗网    2020-11-21    分类:套路情话

“我走过最曲折的路就是你的套路。”

“丫的,套路我居然还说你是真诚待我,简直死不要脸!”

套路这词砰地爆炸开来好像是近两年的事,回想起来,略显久远,不过能持续热下去的词也着实不多,好歹,它算一个。

“套路”出现后,关于“坑”与“被坑”,“骗”与“被骗”,“伤害”与“被伤害”,“聪明”与“蠢笨”都披上了一层含蓄的外衣。不那么咄咄逼人,又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其中的婉转曲折,这词儿真妙。

套路一词,多偏贬义,但实际上,“套路”本身亦分善恶。善意的套路是非常用心,恶意的套路是别有用心。

初入职场时,扫地拖地倒垃圾都是常有的事,也无关紧要;但被职场老手挖坑,内心便不能那么云淡风轻了。技不如人,位不如人,偏偏“套路”的能力也不如人,只能含泪咽下这委屈,这,是套路的“恶”。

前两日,微薄一条热搜呈现“爆”字符号,按耐不住八卦的心详细看了原文及几十条评论,发现,直男李晨求婚我们霸气外露的范爷成功了,他提前半年时间花数百万定制“新娘娃娃”(虽然看起来真的很恐怖,不解直男的审美!)送给范爷,足以体现多豪气!多用心!这,可谓是套路的“善”,即本意是好的。

年少时的我们为了自己的男神女神,留着哈喇子饿着肚子,精心准备一份礼物,这“套路”我们谁都使过,只是有些人套路成功,而有些人失败。善意的套路常常需要我们费尽心思。准备不足必被淘汰出局。由此看来,有时,套路是必需的。

那准备充足了呢?是否就一定套路成功呢?

前几天看了拉库马希拉尼导演的印度口碑电影《我滴个神啊》,外星人PK来到地球不小心遗落了自己回家的飞船遥控器通讯装置,在寻找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爆笑的事情。他询问路人去哪里可以找到自己的装置,路人告诉他,你去问神啊。在真诚而苦心寻觅“神”的过程中误入许多宗教,有人告诉他穿白色衣服的人是家里有人去世了。于是,着实耿直的他见到身着白色婚纱的女士便去问他丈夫是否去世了?引得众人打骂。

一个不懂套路的外星人只会相信他听到或看到的事实,全然不理会这个中逻辑,必然讨打无数。

真正能实现的,有价值的,具有实践意义的并非“套路”本身,而是套路背后的逻辑,否则便如东施效颦,丑不堪言,还与目的背道而驰。

德国作家卡尔诺顿所著的《隐性逻辑》一书以识别套路、解析套路、应对套路及探究思维上的“套路”与人脑构成之间的关系四个角度为展开点,教我们快速切换思考方式,别被自己的惯性思维与大脑给套路了。

卡尔诺顿是著名语言学家,也是一名优秀的教育研究工作者,同时,也是一名创业家和演员。因多重社会身份及不同种类的工作内容,让他养成了屏蔽“无意间的或不正确的”隐形逻辑的思考习惯。他具备语言学家的探究精神,教育工作者的严谨及演员的独特创造力。

《隐性逻辑》是卡尔诺顿多重社会身份及多角度思考方式的具体体现。

《隐性逻辑》

关于工作记忆区

对思考有影响的两个关键因素:一是我们大脑如何处理信息;二是大脑用来储存信息的缓存容量有多大,也就是我们的工作记忆区有多大,或者是否有效率。

我们的思考需要很大的空间,容量不够的话有可能泛滥或被堵住。而每个人的工作记忆区容量必然是不同的。对大脑的主流研究一直认为“思考是不能被训练的”,那实际上是否是这样呢?

举一个自己的例子。

小学时我一直比较自卑,因为出身农村,见识短浅,又没怎么接触过城里的新鲜玩意儿,于是,家长会时老师就对我父母说我反应迟钝,换言之,比较笨,将来不会有什么大成就的,让他们一定要有心理准备。天晓得,这样的评论在一个自卑的孩子心里得留下多大的创伤?我们还没比呢,你怎么就可以判断我的人生已经输了呢?还没赛跑,你就判我出局,我不服!

在随后的求学生涯里,为了避开“成就不大”的魔咒,我比同学们更努力,没等大学毕业,那些当年老师口中的“聪明孩子”就败下阵来,不务正业了。相比如今的他们,那时的自己,我笃信,智商是可以通过训练提升的,工作记忆区和情商同样可以,他们三者之间有时也会相互重叠。通过有规律的训练,我可以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扩大工作记忆区的容量,让自己变得更“聪明”。

努力和进步使人幸福。

卡尔诺顿在《隐性逻辑》中提到,训练记忆区会分泌更多的多巴胺,而多巴胺是一种幸福的、奖励性的荷尔蒙。通过定期训练,多巴胺储存增多,我们的工作记忆容量可以得到拓展。

也就是说,进步使人幸福并非完全因为努力得到的成就本身,而是我们的身体也在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向我们传达幸福的情绪。

《隐性逻辑》不仅向我们解释了思考与人脑构成之间的关系,也仔细讲解了日常生活中21个长期形成的思维习惯所造成的错误判断,例如:为什么我们总认为自己是对的?为什么我们如此相信小概率事件?为什么对象劈腿了,我们仍然不愿意分手?为什么薪水涨了,我们依然要跳槽?

我们总是会莫名其妙的、无意识的被自己的惯性思维“套路”。可惜,我们时常发现不了这样的套路。

那么,如何破解这些套路呢?

《隐性逻辑》思维导图

书籍通过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分析套路内容,并告诉我们如何手刃这些藏着脑子里、思维模式中的错误引导者。

1.反向思考,勇敢面对自己不信任的、讨厌的人、事物或观点。

一旦大脑形成一种观点,就会用所有现有的信息来支持这个观点。它会将这个观点视为正确的,并销毁所有质疑这个观点的信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查尔斯勋爵、李罗斯和马克莱伯通过试验说明,人们在很大程度上被自己的信仰和固有思维模式束缚,无法接受新观点。

——《隐性逻辑》

我们在组织一场会议或预备发起一场讨论时总是会自己先做一些准备,尤其当这个决定或结论对你来说至关重要时。我们在开会或讨论之初总是会积极地发动大家提出自己的观点,一副要体现民主的模样。除非你是真的不知道这事儿该怎么办,否则,从大脑里或思维习惯上,你一定会将群众的观点不时与自我想法对照,而后巧妙地发起一些辩论,力图维护自己心里早已打定的主意,尽管,它看起来不那么刻意。甚至,你都没意识到自己的行为。

在脑子里,我们已经设定了一个模型,所有的民主观点都只是为了完善这个模型,而非彻底改造它。

面对如此强权的“大脑”,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A考虑所有初始因素,相信的VS不信的,你喜欢的VS讨厌的,别忙着做决定;因为思虑不周全、初始条件不完善的决定很可能是偏见。

B多对自己的结论发起质疑,别忙着去证明他正确。

C一定要有意识的,而非无意识的思考和观察。有意识的思考,别让大脑找决定的“捷近”,阻止它;有意识的观察和分析具体情况。

D不要盲目相信经验,那很有可能导致一场自信的灾难。

E阻断情绪对大脑的影响,理智分析。

与思维定式和大脑“做斗争”的过程增加了你理性分析及判断的时间,避免了匆忙而错误的决定,也从一定程度上避免偏见。

2. 你是经验主义者吗?

找工作的过程中,我们面试一个新的岗位时,面试者通常会非常关注我们是否有同类岗位的工作经验,他们试图通过应聘者所填写的信息及几个情景模拟的问题探出你是否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手。如果你的回答完全符合他们设定的答案,那你就太幸运了,成功几率为60%。

但是长期的招聘面试及录用结果告诉我,他们的判断很可能是错的。

一个人过去的成功与未来的成功之间可能毫无关系,他将来要面临的情景与遇到的状况很可能完全不同,尤其是当他涉足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行业时。

很多经验丰富的老手都败在了完全不同的企业文化里,无论这个企业是大还是小,是几十人还是几千人。因为,过去的尝试虽然成功了,却并不代表那就是最好的选择,也许还有更好的成功的方式;他这次面临的也很有可能是一个新的挑战,强用过去的经验,不一定成功;而且,经验主义者,更懒于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碰到问题人们总是习惯于先用过去成功过的方式。但旧有的经验会导致我们错过最好的办法。如果你能有意识地思考解决方法,然后进行验证,而不是直接用老方法解决,就能跳出这种思考陷阱。”

3.为什么单词量更大的他们考得更差呢?

大学时,有个同学,对英文极其热爱,每天早上从睁眼起便开始学英文,一直学到熄灯睡觉,从日常英文到专业英文,他很少有不认识的词。在我看来,他就是一本活着的字典。

但是,比照他极其用功之前与之后会发现,成绩并没有太大区别,甚至,那些成天躺床上的人与他的成绩也是差不多的。我们还曾得意洋洋地说,看来努力没什么意思,不都考一样的分数吗。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首先这不是巧合,也不是考试失误。工作记忆容量大的人,会乐意用尽自己的工作记忆容量。而压力会导致对压力本身的思考。一旦如此,就没有那么多的工作记忆容量可用了。他们的思考会变慢并且消耗能量。”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平日阅读时,他的单词量天下无双,但到考试时容易模棱两可,较难调动脑子里的储备。因为调动的难度和量更大。

如此说,绝非鼓动大家偷懒。记忆容量小的人,在重压之下表现得非常稳定,因为他们不能变得更差,但是,也不会更好。从长远看,能够找到更合适、更复杂的解决策略的人才能笑到最后。

《隐性逻辑》一书除了解释以上几个经常出现在生活中的问题点外,还对诸如归纳法带来的偏见,多数人的智商因为集体评估而更胜一筹,我们在购物时会被一些背离最初目标的因素所影响等一系列大脑蒙蔽我们的幌子展开了分析和解释。

布莱克说:在艺术创作中,第一个意念最佳;在其它的事情上,反复思考的结果最好。

过往的教育太过千篇一律,如今的社会却迫切需要独立思考的能力。当我们绞尽脑汁时,会无意识走入自己设定的圈套,还浑然不知,因为成长的过程中有太多的模子放在我们的脑子里,拿来便用,无需质疑,有时,这些模子碰巧还是很好用的。但大多数时候,它们都是不可靠的。

质疑大脑传递的模棱两可的信息,我们需先明白其中的套路,才能绕过重重弯路,直达正确目标,解决真实的问题。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