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不同的书籍常常有“哇,原来是这个套路”的感觉。有的时候会发现,比较新颖的概念,其实就是我们原来熟悉的概念披了一层新颖的外衣而已。
读李忠秋的《结构思考力》这本书,就常常让我有套路之感。文章在导论的第二节,介绍,什么是结构思考力?强调的就是“先总后分”的立体化思考方式,并给大家列出了金字塔的结构。据说,金字塔的结构源于芭芭拉·明托的《金字塔原理》这本书。在纵向结构上,每一组的观点都必须是其下一个层次观点的概括,在横向结构上,每组各个观点互不重叠,并且有一定的逻辑顺序,这样就构成一个严谨的金字塔结构。严格地说,这就是一个总分的结构。当我在读导论的时候,我有强烈的“这不就是高考作文的写作要求嘛”的感觉。
高考作文要求学生们,要先提出中心论点,在第一段就把作文的中心给用优美的语句表达出来,以吸引阅卷者的眼睛。老师们会反复地叮嘱学生,高考作文批卷理论上有几分钟时间看一篇作文,实际上可能九十秒或更快的一扫而过,所以一定要用标题和第一段把阅卷者的眼睛给吸引住。这就和《结构思考力》第一章所说的,向领导汇报一定要先说结果,在商业会谈中一定要先说结果,在日常沟通中尽量的先说结果,这三项基本原则是一样的,我们的目标都是,要先吸引听众或者阅卷者的眼光。
高考作文一般还要求“总—分”或者“总—分—总”结构,要求学生罗列出总论点之下的三个分论点,最后再做一总结。这和书中提出的“第一步,结论先行表明观点,然后分三个要点阐述,然后第三步再一次总结你的观点”思路是完全一致的。
所以有的时候,不是语文老师没有教好,也不是你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而是我们真的没有把初高中学习的内容运用到生活中间去而已。
当然,初高中的语文老师可能也没有针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状况,给予“总—分—总”的理论指导。《结构思考力》用模型的方式,给了更为清晰的表达,并且给大家一个一个或几个模板,让大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练习。这是我看完第一章,觉得它比较有价值的地方。
所以,有时候,当我们从重新回头看某些知识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学习真的是有套路的。当然,不是说我们知道某一套路,我们就一定会运用,我们需要反复琢磨、刻意练习,才能把这个套路应用好。
其实生活套路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