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接孩子,孩子要吃烤馍片,于是来到了夜市上烤馍片的摊位。
她本站在隔壁卖饼子加肉的摊位上闲聊,见我们站在摊位前,走了过来,听我们说吃烤馍,问还需要什么,女儿要吃香肠,她又剥了根香肠,用竹签插上,这才打火。已经八点了,看来她的生意不怎么好。
付了钱,我看得等一会儿,就去对面买了一袋馍馍。回来后,她问我从哪里买的?我指了指斜对面,就是那里。她好像有些兴奋,对隔壁摊位大声说:
“你的老伙计又开始卖馍了。”
隔壁懒懒的声音传过来:“卖就卖呗。”我回头看了看,刚才买馍的摊位上,有芮城石子饼的字样,摊子上还摆放着炸鱼、炸虾、炸花生米、饼子,各种凉菜,几袋馍馍。真是样数挺多的。
我迅速回味烤馍摊主的话:老伙计,是应该是挺熟的人,不止是卖饼子的伙计,她也应该算上。又开始,说明有“前科”,果不其然,她说:“那人什么都卖,前两天带了饼子。他旁边的馍铺不干了,今天又卖馍馍。”语气里有嫌弃、不服气、不甘心。就像我们当年笑话在课堂上积极表现的同学是刻意巴结老师一样。
我不知道说啥好,就说:“反正也是忙活,多卖一样也不是负担。”
她感觉到我话里的事不关己,知道我兴味索然,说:“就是,他真是能干。”就不再说话了,忙活着手里的事情。
(因为自己不善于观察生活,现在是属于刻意练习,也可能会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但也只是练习我的想象力,不恰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