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北京的朋友,向我推荐韩国著名学者、教授尹治英的《动人心扉的对话法》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无非就是心灵鸡汤吗?这类鸡汤,我在博客、微·信上见多了,这书有啥好看头的呀?
然,等我一拿到这本,还散发着墨香的书的时候,我知道,自己错了,而且错得非常离谱。
还没有看几页,一句话就实实在在地打动了我:“把你所想的重复一万遍以上,你就会逐渐成为你自己所想的那个人。
”这不就是我们政治课本上,所说的“自我暗示”中的,想象一个更美好的自己吗?
顿时,觉得这本来自异域的书,真的特别、特别亲切、触手可及,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它。
于是,我开始抛弃自己的无知和盲目的偏见,认认真真地拜读起来。
“动听的话,善良的话也需要练习才能说出。时刻谨记,气头上的一句话可能会引发巨大的矛盾。”
这句话,简直一针见血地刺到我的痛处,一下子就把我的思绪拉回刚毕业,刚刚走上讲台的那几年。
因为年轻气盛,因为没有经验,更因为恨铁不成钢,在课堂上,明明是饱含殷切的话语,却因为自己的语气、声调不对,马上就和学生冲突起来,甚至几次差点发生了肢体冲突。
如今,已经步入中年的我,回头想想,自己都觉得可笑:至于吗?犯得着吗?再怎么说,他们都是孩子啊,何必那么较真,何必斤斤计较于学生的一句话,甚至是一个语气词呢?
因为,“刀割的伤容易愈合,话割的伤却一辈子难以康复。舌和笔造成的伤害竟具有如此巨大的破坏力”。
所以,对于自己口中的话,尽可能地要三思后再说出,至少应该在脑海里打几个转以后,再吐出口腔。否则,我们发出的就有可能是毒箭,它不仅射伤了对方,若干年后,它还会返回来,把我们自己刺得遍体鳞伤。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祸从口出。
在我们惯常的思维中,我们总觉得自己不幸福,因此,我们总是在“仰望”别人的幸福。
但韩国的对话法大师——尹教授,却如是说:
“幸福是一种习惯,无论是谁,如果以幸福的心态生活,就会真的变得幸福。”
原来,原来,幸福是如此得唾手可得,原来,幸福真的就在我们的身边。不,就在我们自己身上——只要让它养成一种习惯,时时刻刻告诉自己,我很幸福,足矣。
试想,要是我们时刻能告诉自己:虽然,上班很累,但我很幸福,因为工作是我生活的经济来源。
虽然,生活琐事繁杂,但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活着,所以累并快乐着。
虽然,锻炼身体很累,但我很幸福,因为流汗以后,带给我的是充沛的精力,以及无价的健康。
虽然,养育孩子很累,但我很幸福,因为在这世上,TA几乎“复制”了我身上的所有东西……
如果,我们时时刻刻都能想着自己很幸福,那我们不就成为那个传说中的“幸福的人”了吗?
真的特别感谢北京的本书责编,更感谢万里之遥的尹老师,是他给我上了一堂这么实在、生动的人生大课:原来,我们都可以变得很幸福,只要你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