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些餐馆,除了乡土二字,找不到别的合适的定位。当然,我所说的乡土二字,倒和能让人一下子就在脑海里建立联系的农家乐或是宗族村镇的庆典村筵完全没有关系。不,这些都不是。乡土,用社会学的思维来理解,那就是人们生长的地方,你的所有一切外显行为和内在心理都来自这里。
北京有一家很出名的小饭馆,悦宾,中国第一家个体餐馆,隐藏在翠花胡同里的小门脸儿完全不引人注意,很容易被人忽略,这家靠着做北京家常菜屹立了30多年的小饭馆,成为了许多来北京旅游的朋友体会北京风味的重要一站。可我觉得呢,悦宾嘛,好是好,菜色的味道也正,五丝筒、锅塌豆腐、干烧黄鱼、砂锅豆腐,真是样样不含糊,但正经说起来,又觉得不够乡土。前思后想地才琢磨明白,原来是太红火了,当午饭晚餐总需要预定,食客众多,于是人人吃完就走,老板忙着算账催菜没空闲看是否有熟客捧场的时候,就算味道不变,那让人立刻产生心理共鸣的乡土感便不复存在了。
乡土感?这是个什么词啊?好吧,这是个我自己编的词,因为我再找不到别的合适的词语,我旨在说明,这是一种特定的心里感受。
相比悦宾,我倒觉得福鑫烤鸭店才真是一家乡土餐馆。它隐身在树后,就算其实坐落在平安大街路边也没有什么存在感,饭馆的门是老旧的铝合金推拉门(前两天路过时发现新装修了一下,不过依然还是简练的铝合金门窗),怎么看怎么让人觉得没啥庄重感,恩,当然,你也可以把这理解为平易近人。室内的窗台上摆着个老旧的14寸彩色电视,播着不知道哪个台的节目,时不时还飘几下雪花,老板是个中年男人,站在那八、九十年代风格的三合板柜台里,店里的装修无比简单,菜单上也是多少年的翻来覆去就那么几样菜,可它就会让我时不时地想去吃一顿。
说它的菜炒得多有特色嘛,倒也不是,甚至比不上悦宾还有那么几样经久不衰的热门菜品,可架不住它就让我心里舒坦了啊,木须肉、酸辣汤、一碗软塌塌的米饭,美味不过如此。再说,还能看到某些早已经年不见的生活剧:老大爷带着副风镜进门,坐下就点菜,还诸多挑剔,什么烧茄子别放肉啊,西红柿卤面多放面,多甩一鸡蛋进去啊,今儿没带牙啊,再加个土豆丝吧,再来两罐热露露,老板是各种挤兑,可转脸儿又仔细吩咐后厨多加面啊,大爷今儿没带牙都弄软点儿啊。
我以为这是个吃“霸王餐”熟客,没成想,结账时慰问老板开买卖真不容易时,却得了个意料之外的回应,“你也别笑话他,人家大爷可不容易,和癌症斗争十几年了,你要是都在附近转悠,看见他骑车就知道了,可威风了”。得,果然是浓浓的老北京乡土气,只能自己挤兑,对外却极其护短儿的习惯也这么地道。
有时候,我们会因为愈演愈烈的各种拆迁、修地铁、盖商务楼而忽然想不明白自己到底是个什么人,也许这个时候,我们就该去那些乡土餐馆里吃顿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