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诗网 >内涵情话 > 正文

教师姓“教”的四个内涵

来源:情诗网    2021-01-12    分类:内涵情话

今天,在《中国教育报》看到这篇文章,收益很深,感慨颇多,拍下,记之。

文章题目是《教师姓“教”的四个内涵》,笔者认为,教师的“教”就是教育、教学、教研、教改四个方面的有机融合。

感觉说的非常好,简明扼要且概括到位。

“教育”永远是教师“教”的第一位。

教书育人的首要工作是“立德树人”,德育为首,五育并举。作为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这就是我们平时所提倡的“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学科育人”。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所以,我要也一直认为,没有当过班主任的老师是有缺憾的,班主任是离孩子思想和心灵最近的人,这个当过班主任就深有体会,且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会在自觉不自觉的对孩子们进行中“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和教育。

再说“教学”。

这是每一位老师的本职,每天每节课都在进行。但是,“教什么?”是每一位教学者需要思考面对践行的问题。有的老师教的累,孩子们学的累;抑或是教的无序,孩子们学的无趣;更有教的糊涂,学的迷茫……“教什么?”“怎么交?”笔者认为:教师的“教”重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工作的方法,启发他们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培养他们的能力,通过学习提高工作技能,才能不断提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前瞻性、开拓性和创造性。是呀,我们在教“未来”的人,我们在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创造性学习!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接着说“教研”。

想起了孔老先生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和“研”何尝不是这样。“教而不研则呆,研而不教空”,边教边研,边研边教。其实就是“践行”--“反思”--“研究”--“再践行”的过程。理论需要实践证明,实践需要理论指导。真正的教研时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的:教师探索培养学生文明习惯的方式是教研,分析学情是教研,思考突破教学难点是教研,探讨教学方法也是教研……一切对教育教学的思考探索都是教研。教师只有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得失,不断研究碰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又不断提出新的思路去实践,才能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也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变得更合理更有效。

所以,爱教研、懂教研、会教研、善于教研的老师才能成长的更快,才能站得更高远。

最后说“教改”。

“穷则变,变则通”。“改变”也是无时无处不在的。“为什么改?”“怎么改?”“改向哪里?”“教改”的最终目的是“改进”、是“趋于完善”、是“臻于完美”、是“渐入佳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正如笔者所言:教师要不断地运用教研成果去改进教育教学之不足。教师只有善于总结分析自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善于反思教育教学过程,不断地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手段和模式,才会常教常新,教育教学也才会呈现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所以,“教改”是教育教学永葆青春、蓬勃发展的原动力。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