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诗网 >土味情话 > 正文

薯味薯情

来源:情诗网    2020-12-25    分类:土味情话

花开花谢,叶生叶落,雁来雁归,又到了红薯上市季。

红薯作为廉价的健康食品深受人们喜爱,作为红薯的超级“薯粉”,“迷老薯”,自是对红薯一往情深,痴情不改。

红薯素有“抗癌明星”的美誉,富含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有抗癌、保护心脏、预防肺气肿、预防糖尿病、减肥等功效。《本草纲目》记载:“甘薯补虚,健脾开胃,强肾阴。”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水土一方物种。红薯的别名很多,我们称红薯为“山药”,记忆中,那时红薯品种以种植的时间区分,一种叫“老药”、一种叫“麦茬”。

“老药”种得早,收获也早,紫色的外皮,雪白的内瓤,块头大,圆嘟嘟的,淀粉含量比较高。新出土的“老药”并不好吃,要晾晒几天,蒸发掉一部分水分,让糖分沉淀沉淀,蒸熟后口感面甜。生红薯多被擦成薄片,雪白的红薯片晾晒在院子里或屋顶上,是农家特有的风景。红薯片晒干后磨成红薯粉,用于加工红薯粉条。

红薯粉条属于干粉,吃之前要在水里泡软,才能和菜一起做,大多是炖菜用。不像大同的土豆粉,是湿粉,凉拌、炖煮,随时想吃就能吃。阴霾凄冷的日子里,一碗冒着热气的国民大菜—猪肉白菜炖粉条,想想都暖暖的。

“麦茬”,顾名思义是在麦子成熟收割后种植的,“麦茬”形状细长,如果“老药”比喻成健硕的汉子,那“麦茬”就是纤细苗条的女子。“麦茬”含水量大,以蒸食为主。那时的“麦茬”有一品种,横切面中间是淡紫色,慢慢向边上晕开,我们叫这种“心里美”;还有一种是通体黄色,我们叫“五股黄”(方言音译),这两种可能是基因突变,一堆红薯里偶尔能见到几块,如果哪个小伙伴拿块这样的红薯,自是让人羡慕不已,那时总觉得那样的红薯更甜一些,物以稀为贵嘛,再说了在小孩子眼里别人家的总是最好的。

如今,市场上看到的薯类品种很多,大类有白薯、红薯、紫薯,红薯又细分为好多品种。近两年注意到市场上的红薯出现了许多新面孔,有烟薯18、烟薯25、龙薯八、龙薯九等等,大部分都是杂交品种,都以甜度高著称。尤其烟薯,烤出来色泽金黄,糖分要溢出的赶脚,绵糯甘甜,感官上就让人垂涎欲滴。但卖烤红薯的却很少卖这品种,要想解馋,只好自己买生红薯,用烤箱烤了。

红薯曾一度作为主食,在粮食不能饱腹欲之时,用于充饥。红薯收获后,但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吃,一是过犹不及,吃多了容易烧心;一是拉长战线,一冬的口粮,要算计着过日子。那时对红薯的欲望,有点像如今商家的“饥饿营销”。尤其是到每年三四月份,储存的红薯已所剩无几,品相好的要用来育苗,想吃块红薯的那种渴望清晰地烙印在记忆里。

红薯储存条件很关键,每家院子里都挖一地窖,直径一米左右、深五米上下,在地窖底部侧面再对应着挖出两个洞,铺上干燥的细沙土,红薯就储存在地窖的洞里,能一直储存到第二年春天。每次吃红薯,给自家的小孩子腰上系根绳子慢慢送到地窖,捡上一筐红薯,蒸上一锅。

五岁左右时,跟一小伙伴去分菜,边走边玩,一不小心背对着掉到别人家房后的红薯窖里,小伙伴吓坏了,我却在窖底安然无恙。正巧这家的人出外回来,赶紧把我捞了上来,紧张地问我摔着哪儿没有,我拍拍身上的土,若无其事,迷迷糊糊地好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也没有告诉家人。

如今,科技手段广泛用于农业,不仅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亩产1000公斤了,而且超市里各种蔬菜、水果一年四季丰富着市场,再也没有“青黄不接”一说。在感叹科技的神通之际,在食品安全拷问人们的良知之时,根深蒂固的思想还是心心念念地喜欢应季的农产品,春播秋收,冬播夏收,在广袤的大地里,顺应自然规律,自由地享受阳光雨露,自然地成长成熟,觉得只有这样的农产品才能有它本身应有的、纯粹的味道。

在解决温饱问题后,人们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正像十九大提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不再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而已转化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崇尚健康、尊崇健康的氛围下,又掀起一股“红薯叶热”,据说红薯叶具有排毒、提高免疫力、抗癌、预防贫血、预防高血压的功效。市场上也出现了红薯叶的身影,用红薯叶制作的食品,摆上了酒店、饭馆的餐桌。回想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居然拿豆包不当干粮,把红薯叶只作为猪饲料,真是暴殄天物。

家附近有一外地嫁过来的媳妇,出嫁前曾是老师,心灵手巧,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虽然年龄差出很多,但经常去她家玩。她把红薯切成片,然后不知经过怎么处理,最后用细沙炒,炒成琥珀色。炒红薯时浓郁的香味已让我们直流口水,更别提那红薯干放到嘴里了,“咯吱咯吱”嚼着,香脆的令人陶醉。现在经常看到什么红薯坊,卖各种红薯制品,也有记忆中的那种薄脆式的红薯干,但再也找不到儿时那种香甜的味道了。

如今每每看到红薯,总忍不住要买上一两块,或苍白无味,或甜糯如蜜,吃的是红薯,品的是生活,念的是情份。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