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用来听,这是它的功能。
自从沉溺于听书软件,给眼睛适当地放了个假,重担果断转移给了耳朵。没有其他原因,只是归功于听声音也是种享受,而有些书确实也适合听,与看是完全不同的一种体验。
就像有人偏好微信语音,大抵是因为信息传递更加直接便捷。当然,也有一批“顽固的老派分子”还是沿用文字传递,情绪来潮时,会适当加几个表情。就比如我。
我对电子产品的认知确实一般。知道电脑死机后修理的办法无非关机重启,关机重启再失败,那就意味着产品需更换了;手机的功能以打电话、发短信、偶尔玩微信为主,额外再加几个固定的视听软件,增加点乐趣。至于其他,都不怎么带感了。
当然,所有的沟通方式里,我尤为喜欢短信。短信之所以成为短信,估计是区别于邮寄信件的,字数没那么多,它借由科技比邮寄更快捷,传递间的时间差让你有充足的时间或调整或酝酿自己的情绪,这也是区别语音之处。不得不说,这种距离感的存在给一些本身排斥直接沟通的人带来了极大的空间自由感。
短信之间往来像极笔友之间的交流,又像情书传递。这种感触很特别。
我喜欢与关系很好的朋友发短信联系。因为每条短信有一定字数的限制,所以发短信时我会格外注意语言的凝练、简约特性,字不能太简,精心锤炼的字不仅要能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而且也要精准的传递自己的情感,在某种程度上发短信和写诗一般无二。
我也喜欢等待接收短信的那种心情。像上学时每周周五等待放假的那种期待,不在意放假期间长与短,就喜欢即将放假的那种心情,感觉整个人是沸腾的。我想,那个时刻的我肯定眼里有光,抱着手机像十足的手机不离手的重症患者。说真的,我喜欢那样的自己。
身边关系较好的朋友以前会陆续写信聊聊,后来用手机短信传递心意,慢慢的,大家不再发短信,开始用微信敲文字,直到现在就连紧急的事也会通过微信语音传递,变化总在不经意间发生。不过我的喜欢还是一成不变,只是少了很多短信联系的朋友,恐怕短信联系我最多的就是10086和一些自动发送的推广短信了。
说来挺有意思,之前有个朋友也喜欢发短信,但因为她周边朋友发短信的很少,所以她直接存了10086的号码,而且给它起名“亲爱的”,问她是谁,她只说对方让她交钱办理业务,一度时间我们以为她被坏人套路,结果却令人啼笑皆非。
交流方式因人而异,无所谓哪种好哪种不好。今天突然收到好久不曾联系的朋友的短信,不由有些感慨,我们曾无话不谈,之后不知哪一步出了错,最后渐行渐远,我以前有对他说过我喜欢发短信,他估计听过也忘了,只是没想到,好久不曾联系后会突然发来短信,像《春娇与志明》里的“i n 55!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