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诗网 >情感文章 > 正文

文章写出感情对你很有帮助

来源:情诗网    2021-03-31    分类:情感文章

老街讲写作:

我的文章中出现最多的是那些记忆中最难忘的事,比如初中毕业后总是被路边一块窗户吸引——自己喜欢的女生住过的供销社宿舍;比如小时候养鸟抓鸟的经历……与其说这些是经历,不如说它们是情感,因为它们极大地带着个人的情绪。

最开始写文章也是毫无技巧和文采可言。不过是把无处可说的话,自己觉得重要的也带着一些自恋的感觉写在日记本里罢了。反过来说,因为不懂得文章是什么,以自己的性格,去模仿或者去堆砌辞藻也是不愿,所以就一直这样平庸了很长时间。

直到有一天首先明白了记事类的文章的基本模式,那就是一个人做了什么事经过什么变化(有时没有变化)最后产生了什么结果。比如《水浒传》就是一群人劫了生辰纲,被朝廷通缉逼上梁山最后又被朝廷消灭的故事;再比如《红楼梦》就是贾宝玉爱上了来自家寄居的表妹最后失恋了家破人亡了的故事。渐渐打开思路,结合对表达方式的理解,明白了所谓的记事文就是以叙事为主的文章;散文就是以抒情为主的文章;议论文就是以议论为主的文章;杂文就是综合各种表达方式的文章,而诗歌又是抒情文章中的抒情文章……

这些都是相对的划分,这也就是为什么越是到了高年级越不考复杂的表达方式的辨析的原因,越是复杂的句子,你要非要说它是抒情还是记事还是议论本身很模糊,也没有多大意义,只不过我们可以明白抒情和议论是比记事和描写、说明等高一级的表达方式罢了,所以散文和杂文随笔往往能写清楚更复杂的思想感情的原因,从美学角度来说,夹杂或者说建立在说明、记事、描写基础上的抒情和议论具有更多的力,所以抒情和议论的水平是文学中最高的形式,从文体上表现在诗歌和杂文上(也包括一些广义的小说),从作家上表现在米兰·昆德拉和胡适、钱钟书、鲁迅等作家身上。

问题是,普通人如何才能快速让文章富有文采?这从文体上来说大抵可以从运用最普遍的记事文和杂文(包括评论等)两种文章来说。首先是记事文,前文所述,记事文务必是以写事为主,表现在表达方式就必然是记事为主。这是首先要明白的。但是仅仅明白这一点,对于写出富有感染力、语言凝练优美的记事散文来说还不够。就好像你知道这幢房子是砖头砌的一样,没有用。最重要的是什么?如果还是以砌房子来打比方,写记事散文(包括所有的纪实文学:电视新闻、专栏采访、记事文等)最重要的是首先你得想好你笔下将要出现的人是谁,你对这个人是什么态度/感情/认知,这才是核心!记事文的价值怎样,最终不能绕过人物形象怎样,就好比《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怎样一样,非常重要。可以说记事文的一切——包括语言成就,都离不开这个前提,说得夸张一点,你在写这篇记事文之前,就应该想好你记的这件事是谁在参与?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就是她具备怎样的学识境界,或者说思想精神,你对她的态度怎样,然后再结合你要写的主题来酝酿,最后才是怎么记这件事的问题。这个问题想清楚以后,至于你如何开头、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语言要具备什么样的风格就是随心所欲的事了。

从这个问题联想到杂文的问题上来就很好理解了。杂文是因为事件或者论说对象给予作者的理性思考已经足够充沛了,个人感情甚至都已经让位到不重要的地位,作者只恨不得直接站出来为大众(至少是一个小众)撑腰说理,所以就表现出很强的逻辑性,重点在讲理。也就是说,杂文不过是以议论为主,重点通过议论的方式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至于事情或者想要论说的对象反而是被搁置了——前提是作者以为直接诉诸理性就可以了,不必从个人感情入手(至少相对记事散文或诗歌来说个人感情占极小的成分),于是就写成了杂文。从这个角度来说,杂文也是一种脱胎于记事文的文章也是可以的。换句话说,其实任何表达都是想通的,重点在于你抓住那个核心,然后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感谢关注!

感谢点赞!

作者:老街讲写作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