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的最后一天,莫名想起那个做不了的咨询案例。工作了好几年,头一次觉得烦。对,来访的家长是那种让人一见就烦的人。而且还没完没了,再三地预约。
他家孩子问题确实严重。老师的反馈是该生纪律不好,学习落后、目无尊长、打架偷东西,最大的问题是品行不良,让人无从教育。
他倒是不掩盖和回避。“我能今天就去咨询吗?”他听上去很急切,“他今天上午又把同学打了。还偷别人的东西,说什么也不听,满嘴谎话……”他来的目的很明确,要立马解决孩子上课捣乱、撒谎打架等问题。通过交流他认识到,所有的问题都是有深刻背景原因的,是日积月累形成的,而且也不可能立竿见影地指望一次咨询解决。他和孩子妈妈经常发生激烈的冲突,给孩子造成了很大影响。孩子的种种表现,不过是内心冲突的呈现。深刻反思后他说道:“嗯,我以后尽量不打他了,尽力和他沟通……”
事实证明,家长说认识到了,说马上改,距离问题解决还远了去了。是否能改?怎么改?都很成问题。家长的观念没变,应对方式没变,即使主观上想改也难比登天。
“近来我忍着没打他,他还是不听招呼……”不是说好的注意态度加强沟通么?家长们急切想要的不过是控制孩子的“妙方”,不打就是沟通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家长无论嘴上说的多么爱孩子,所有的行动还是把满足自己的需求放到第一位。换言之,控制不了孩子,控制不了孩子妈妈,实在让他们感到愤怒、挫败,无法接受。
当我们和孩子沟通后发现情况还不止如此。“从记事起,他们就是经常发生冲突,是那种连打带骂大打出手的冲突。他们几乎在所有事情上都意见不一致。很多时候甚至就是互相作对的感觉,比如:妈妈说要出去玩,爸爸就说应该在家;妈妈说孩子要严格管理,爸爸就说小孩子快乐最重要。妈妈看到了孩子的纠结主动认输,改变态度想让孩子轻松快乐了,爸爸又怒气冲天地强调小孩子要严管,棍棒底下出孝子……”可见对有的问题家长来说,生活即战斗,家庭亦战场。斗争是常态,“胜利”最重要的!这样的家庭环境,做事原则无法统一,对错全看家长的心情,道德教育就出现了缺失。家庭里充满冷漠,孩子没有爱的滋养,内心就不会有阳光。孩子爸爸试图用暴力控制妻子和孩子,结果反而被孩子以各种问题困扰。孩子妈妈在伤心、绝望和压抑中走到了抑郁的边缘。孩子也在纠结、不安、绝望中挣扎,而且在和父亲对抗的实战中学会了用暴力应对问题。
(据说孩子爸爸这一代都是独生子女,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是在溺爱中长大的,一切只有以他为中心,大家都听他的他才满意。可是他的孩子现在成了中心,打破了他控制一切的幻想。孩子现在的暴力、冷酷、不合群,似乎是对他最好的回应:看,你不让我好过,我就让所有人都不好过,我们就一起走向毁灭!)
这个家庭中,谁也不肯让步,谁也不想改变自己,难以言和。就像一场战争,无论哪一方胜利都是全局的失败。明年他再来预约,那就不接待了吧。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不解决,让问题发挥应有的价值,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