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诗网 >情感咨询 > 正文

解惑——跟个案咨询十天的感想

来源:情诗网    2021-03-19    分类:情感咨询

感恩能够遇到待自己像女儿一样的研究生导师。

 “只有当你目送爸爸离世的时候,才会懂得什么是父爱。”

 “只有当一个人送走老伴儿的时候,才会懂得什么是婚姻。”

(此处差个小片段:导师讲起自己的外公外婆,两个人没有生育,领养了两个孩子,培养得非常好,他们一同活到95岁,就在外公快不行的时候,外婆自行开始绝食,外公去世五天后,外婆也离开了。)

这是十天左右个案咨询中,导师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两句话。 没有走完全程,你不会看到全貌,那些离异、出轨的也都只是婚姻的一部分而已。

到今天为止,出了咨询室的门,已经很少会有压抑的感觉了。 记得刚开始跟个案的头两天,每天从咨询室迈出的那一刻起,就在不停地回想一整天接待的来访者,想他们痛苦的经历,哭得泣不成声,坐公交听歌也难以听进去,更不用说像往常一样跟着哼唱了,一直到走在家里的小区里心情都是十分压抑、低落的。稍微晚些时候,到家9点,明明有时间去运动,可精神疲惫到只想休息,放松大脑。

经过这么多天,也慢慢学会了“情感隔离”,咨询室内投入,咨询室外褪去身份。虽然时不时也会想起那些不愉快的故事,也能够冷静地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待了。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永远也无法想象和体验,自己如果身处那样的环境,又会变得怎样? 我们没有权利去评价任何一个人的生命和追求。

几平米、闷热、空气不流通的一个小房间里,讲述着许多家庭和许许多多的故事。我们常常会抱怨自己的家庭不够好,父母待自己不够好,可是我们哪里曾设想过,父亲吸毒、嫖娼、赌博、家暴、酗酒集一身,母亲离异逃命,丢下三个孩子;又或是10岁的孩子,第一个看到母亲服药自杀的画面,还有那些一个个无德无能的父母打骂虐待自己的孩子,也不做好善后处理,这样的家庭,我怎么能想象到?缺父爱又算得了什么,至少父亲没有把我当成累赘或者包袱,至少还有家里的老人疼爱。

事业上(个人实现上)要积极进取,但是情感上、物质上似乎更应该知足常乐。

今天,我们每个人似乎都忙着挣钱、工作、提升自己、提高效率,养家糊口,享受着“精致生活”,可是常常却忽略了照顾自己的内心(身体更是,被多少拼命三郎无视),今天明明花几分钟、很少的钱就可以解决的问题,非要等到敲响警钟,病情恶化的时候,花上大价钱,耗上宝贵的时间,才会幡然醒悟。

结尾引用 南希 · 麦克威廉斯 的《精神分析诊断:理解人格结构》中的一段话: 如今人们普遍缺乏批判性内化,因此时常感到内心空虚;他们担心自己“不能融入社会”甚于担忧违背道德原则。人们更注重自己的美貌、名望、财富或合乎潮流,而相对忽视内心的价值认同和整合。外在印象逐渐取代了内在本质,正如荣格笔下的人格面具(人们展现给世人的自体)表现出的现象也许与真实的个体相去甚远。 想

起来个小笑话: 不少父母陪孩子进来后最常说的几句话 “老师你别管我,主要治孩子” “老师,要不我先出去吧(出咨询室)?让孩子在这里”(导师直接说,他不是你家孩子吗?) 大多数父母(应该泛指人)都不敢也不想承认自己教育出了问题(有错误),孩子因为家里的事心理出问题,父母不解决不面对,继续恶性循环,反而会加重病情。 什么时候都不晚,还是希望父母能够多陪伴孩子,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多谈心,(当然这也是对未来自己的告诫),毕竟今后还有几十年要度过。 望 善终 晚安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