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诗网 >情感咨询 > 正文

互联网咨询能为心理咨询行业带来的变化

来源:情诗网    2021-02-28    分类:情感咨询

咨询师生态群---理解这个概念是理解本篇文章想要阐述观点的基础。

我们这个社会按照不同的需求将其成员划分为各种群体,划分的目的在于方便人们快速的找到目标人员、方便管理等等目的,咨询师群体自然也符合这样的规律。创建一个群体是容易的,难的是这个群体如何长期健康、充满活力地存在下去。

我们知道,任何群体的存在都应该满足三大要素:成员列表、准入机制、成员管理机制。很明显,一个群体能否长期存在下去的答案就在这三大要素之中。而不同的群体又因为不同的群体特点,对于这三大要素有着不同的要求。成员列表,一个群体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外在的需求,换句话说一个群体必须以合适的形式呈现给目标用户,以方便用户查找群体中的目标成员,并对成员做出评估,需要注意的是,成员列表的使用者并不一定非得是目标用户,也可以是群体内的成员本身或者群体的管理者。以咨询师群体为例,该群体的存在一方面是为了行业人员之间的联系,最为重要的是为了方便咨询者找到该咨询群中的某位符合自己需要的咨询师。显然,咨询者查找咨询师的依据是成员列表也即咨询师等级证书。在这里,等级证书即是咨询师群体的对外成员列表。准入机制,需要严格审查成员是否符合群体的要求,是否具备过硬的素质。成员管理机制,成员管理机制是一个群体能否健康成长的核心,群体是随着外在环境不断变化的,成员管理机制应该确保群体对于环境变化的适应。譬如,当一个不具备要求的成员因为意外因素混入群体后,当一个符合准入机制的成员慢慢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而不再符合群体要求的时候,成员管理机制应该快速将该成员排除出去。成员管理机制一个最为重要的作用在于,对于成员的动态管理,所谓动态管理机制即时时将群体内成员的变化反映在成员列表这一对外机制中,以方便目标用户对群体成员状况的了解。

群体三要素(上图以咨询师群体为例)

如果我们将中国的咨询师看做一个群体,那么国家层面大致应该存在二个群体:通过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鉴定的群体,通过注册心理师系统鉴定的群体。如果我们仔细从上面提到的群体三大机制去分析,就会发现以上两大群体的弊端。

从准入机制看

准入机制不严格,实际上以上两个群体选拔成员的出发点是行业需求,所谓行业需求即是为了行业选拔符合满足某一标准的成员,而不是选拔高水平人才乃至超高水平人才。注意,所谓的某一标准即是行业的一般水平或者稍微高出一般水平。其选拔方式往往以某一时间段的集中考察为主。实际上,这种选拔方式有一个显著的缺陷,其一,参选人员可以通过考前集中培训获得通过。其二,参选人员可以作弊。

从成员管理机制看

前一个群体成员管理机制几乎为零,虽然注册系统成员管理机制稍微严格一点,但是其执行度还是值得怀疑的。换句话说以上两个群体成员几乎是有增无减,那么随着群体成员的增加群体的价值将减弱。这两个群体采取的办法是---群内再分,也即将群内人员进行等级划分。这是目前绝大多数行业采取的普遍方式。我将这种方式称之为,半动态成员管理机制。

从成员列表看

成员列表的内容是基于准入机制以及相应的成员管理机制的考察结果,因而很明显以上两个群体的成员列表实际上就是某一时间段的考核结果。故而成员列表中呈现的成员具备共同性,没有任何的差异性,这一点很关键。

综上,随着群体成员的增加,这个群体就渐渐地部分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虽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鉴定通过三级、二级,以实现群体内的二次分类,但是因为成员过于庞大,且缺乏有效的成员管理机制,因而对于用户而言缺乏必要的可参考价值。注册心理师系统实际上也面临着相同的问题。面对这种状况,咨询师不得不寻求通过学历、参加的培训来总加市场对自身的认可度。这便是民间层面的大量中美、中德培训等等形成的一部分原因。实际上,群体能否长期健康存在的关键在于能否围绕该群体构建一个动态的管理机制,以保持群体的活力。显然,以上群体均缺乏长期跟踪监督的动态管理机制。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在我看来,以上群体在选拔群体成员的时候,其出发点是以行业需求、人才选拔为导向,因而其强调的是公平性、统一性,因而其准入机制以及成员列表具备同一性,而不具备咨询者需求的差异性。同时,因为种种原因,以上群体均缺乏针对群体成员的成员管理机制。换句话说,以上群体呈现给咨询者的可参考的内容均是该群体成员某一时刻的固定的表现。

因而,互联网层面的咨询师群体就有了存在的必要性。

我国咨询师生态群分类

互联网层面的咨询师群是因为商业目的而存在的,因而其应以咨询者为导向,那么咨询者的需求是什么呢?

a:咨询师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也即咨询师是否靠谱。

b:该咨询师是否符合我的需求?对于咨询者的关注点,目标咨询师是否具备区别于其他咨询师的优势,也即咨询师间的差异性。

针对咨询师的靠谱性与差异性,网络层面的咨询师群体管理者应该从咨询师列表、准入机制、成员管理机制三个方面入手,但是这三个方面的侧重点应该有所差异。咨询师的靠谱性,应该从严格的准入机制以及咨询师动态管理机制入手。而差异性应该在咨询师列表,也即咨询师个人页面得到重点强调。

实际上无论是靠谱性还是差异性均离不开一个靠谱的成员管理机制,我们知道互联网咨询的一个巨大的优势在于其可以根据咨询者与咨询师产生的数据动态跟踪咨询师的表现。如何利用这些动态数据以刻画咨询师靠谱性以及咨询师之间的差异性是网络心理咨询应该重点关注的内容。

写到这里我想说的是网络心理咨询吸引人的地方不在于筛选一部分优秀的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其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其建立起的心理师生态群所产生的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可以动态追踪一个咨询师,使得这个咨询师生态圈良性循环,当然如果这个咨询师生态圈仅仅维持在一个几千人的规模,以我国的咨询市场体量这并不足以影响整个行业,重点在于通过这些数据来弥补前面提到的咨询师群体的成员列表以及成员监督机制的不足并将之推广至整个行业。

注意:本人非心理咨询行业从业人员挣扎于互联网行业边缘,以上内容均源于个人之观察之理解,读者请妥善理解本文之内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