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儿子下晚自习,路上免不了提起刚刚过去的月考,儿子对他生物成绩的分析使我不由自主的联想起心理咨询中李老师千叮咛万嘱咐的咨询理念,难道冥冥之中万事万物真的是彼此相通的吗?难道真的有一种共性的东西可以指导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使我们做到一通百通吗?行走中,总有一些思想触动心灵,我不知道它是什么,那就选择先把它记录下来。
上周儿子考完月考就跟我说,理综答得很顺,唯独做生物的时候有种怪怪的感觉,里面的知识点都会,难度也适中,但就是估不出自己能得多少分。等到老师给出参考答案,他才有点明白自己的10分是为啥丢掉的。
儿子说他在做大题前,会先自行评估一下,这道题是考啥知识点,在评估完了之后才会围绕他评估的知识点作答。这次的生物月考,有几道题他评估时就有些含糊,所以答起来模棱两可,不知道做对了还是做错了,以至于考后心里没底无法精准估分。
儿子今晚按照生物老师的参考答案揣摩出题者的用意,边看边嘀咕“恩,这道题原来是要考这部分内容啊,考场上我没把握好。”看着儿子自言自语,我先是思绪翻飞,回忆到自己高中备考时拿到题就做,哪里还知道需要揣摩;又幻想着娃们能不能通过揣摩、评估把自己从题海战术中解救出来;最后的落脚点停留在李老师的咨询理念上,我们看到问题的时候,不是为了解决question这个问题,而是要看到question背后的problem,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止步于“问题是什么,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最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这个问题的存在或出现是为了什么。
就像儿子正在反思的,题已经在卷子上了,不同的思路意味着不同的解答方式,如果能知道老师出这道题的目的是为了考察哪部分的知识点,学生在作答时是不是可以有目的的去回答,“你想的也是我想的,我答的正是你想问的”。生物满分是90分,我本以为儿子80分的成绩不高,通过综合排名看,这个成绩竟然还挺靠前,看来出题老师的心思真的不是好揣摩的啊。
人心本难测,不想让你测的心思更难测。答题套路和心理咨询的理念都能够产生碰撞,还有什么不在套路内的?套路就在那里,走常了,轻车熟路,走少了,误打误撞,一切都取决于自己每个当下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