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写在前面
上上次扎针写了一些感受,吴医生告诉我很多人还是认可我写的内容。自己还蛮意外的。这也让我有了更多的动力去思考和输出。这两次扎针又和吴医生聊了很多,这里也整理整理,输出一下,也算是给自己这两个月正骨的一个总结吧。
一、关于主动和扎针
最近在读一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的开篇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主动阅读。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作者和读者就好像美国的棒球比赛里的投手和接球手,球可以当成是那本书。投手把球投出来其实就是作者写书的过程。可是我们要如何接住这个球呢,这个过程就是阅读的过程。你读的有多么主动,你的收获就会有多大。这就好像是你接球的时候,一定是全神贯注,充分的利用自己的运动技能,想尽办法来接住这个球。这个过程的第一步就是你要主动的接球,而不是被动的等着球砸到你的手上。
这一段话给我的印象非常非常的深刻。读书如此,生活里的其他事情何尝不是这样呢?所以我得到了一个结论:主动性是我们做一切事情的一个基本要求。只要是你想得到的,你就要去主动的尝试。而主动性又是分层的,你有多主动,你的收获就会有多大。
在扎针的时候,为了克服恐惧,我和吴大夫聊到了这个话题(其实好像主要都是我在说)。
- 很多人来正骨,是因为自己的身体不舒服,有了痛苦为了摆脱痛苦就需要寻求帮助。找到了大夫,就找到了办法。这是一层主动性。
- 大夫看了病,要按摩要扎针。扎针效果好,但是相对于按摩更恐怖。所以有些人选择了了按摩,也有很多人选择了扎针。这又是一层主动性。
- 我觉得扎针还是不够的,所以希望加强日常的训练,所以我一直在问大夫自己平时还需要做什么动作。大夫给我讲了一个基本的动作。我能意识到要主动的问大夫,这又是一层主动。
可是这就够了么?但是我和大夫聊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其实还有更高层次的主动性。
- 因为仅仅知道了要做什么而不实践,某种程度上还不如不知道。所以我其实仅仅停留在了动口,而没有动手的主动。这也是一个层次的主动。
- 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很多,因为主动还可以有更高层级的可能:不仅动口还要动手。自己问了医生,回去就要认真的按照医生说的去执行。渐渐的自己的身体也会慢慢的变好。到了这一个层次的主动,自己的身体才真正的会有更加积极的改观。
- 到这里就够了么,其实还不够,因为还可以更加的主动,比如说积极的反馈,按照医生说的实践了之后,也要让医生知道自己的态度,遇到的问题等等,这样可以方便医生对自己的情况做出更精准的判断,是恢复的更好还是更坏。让医生在后续的治疗过程中可以输出更符合自己状态的治疗方案的调整,让自己的治疗更加的高效。
- 到这里就够了么,还不够,还可以继续。比如可以继续向医生了解更多的动作,在日常生活里的更多的注意事项。因为医生这么多年的积累,已经到了专家的级别,可以说我们用杯子在大海里舀水。不用有任何的担心,不断的去寻找可能性吧。我觉得医生在了解到你的风格之后,一定会给出更加积极的反馈。
- 到这里就真的够了么?我觉得并不尽然,其实还可能有更高层级的主动,比如说因此对这门技术感兴趣而转行潜心研究骨科等等(这是一种可能性)。当然,对于治病来说,我觉得能做到上面的那些就已经很主动了,目前我还没有想到更多,也许等我做到了还会有更多的感受,那个时候再继续分享吧。
二、关于恐惧和扎针
其实积极治疗的过程和自己扎针的过程是相似的,都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里要克服的很重要的一点是恐惧。上一次文章里已经写到了自己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恐惧的负面作用,并尝试克服它(其实这也是一个主动治疗的过程)。这两次扎针我自己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当我开始主动的克服之后:
第一次扎针:自己还是很紧张,但是疼痛感消失
第二次扎针:自己已经开始主动选择在过程里要干什么,还会想到要拿起那根转移注意力的木棍。这一次,医生很明显的加大了动作幅度,而自己的伤口上创口贴的血很少很少。
第三次扎针:自己已经忘记了木棍,医生在扎第二针的时候拿了过来,可是自己自始至终都没有再拿起这根木棍。这一次,医生的动作幅度大到我瞄到了都觉得很惊讶。我竟然可以开始尝试去关注我的疼痛,体会那种不同的疼痛感,并且尝试去解读这种疼痛,理解下我的肌肉和筋针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医生说感觉我已经很淡定了。
其实我很意外这样的一个变化的过程,我一开始仅仅是为了加速治疗,减少痛苦,积极应对的策略也仅仅是主动的转移注意力。但是到现在,我不仅发现了很多转移注意力的办法,并且可以开始关注到扎针的那个时刻自己的感受了。是的,我已经可以真正的开始觉察我的身体了!这样的变化让我非常的吃惊。很难想象,如果再继续的治疗下去,我和扎针之间还会有什么样的故事,我们拭目以待。
当然,这件事情对我的影响远远不止这一点点,我想到了对于自己身体的控制。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必要直接和我们的身体较劲。我们可以采用更加温和的方法对待我们的身体。但是我们的态度一定要是积极主动的。那个时候,你的身体就会成为你强有力的武器,达成我们希望的目标。另外,我现在开始相信,当年关云长刮骨疗伤的故事是真的,或者说至少是可能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不会是那么那么困难的事情。
其实最近的这一次扎针我还在想一个问题,我们内心的恐惧感来自于哪里?因为明明按摩的手法在很多时候痛感远大于扎针,我们的内心并没有那么大的恐惧。可能是因为扎针是进入我们体内的一件事情,毕竟有东西在不受自己控制的前提下进入了身体,而对于后果,自己又无法给出精准的判断,所以大脑里在潜意识中产生了很多坏的联想吧。如果能控制到这个层面,也许这种恐惧感能够彻底的消失?这纯粹是一种个人猜测,没有任何的依据,大家就随便一听吧。
关于如何克服恐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办法。我的选择,自己现在想起来还真是挺好笑的。
转移注意力的办法,我选择的是读书、听国学录音、和吴医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听录音只在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尝试了一部分。读书作为备选,自己最喜欢的竟然是和吴医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因为我发现在分享心得体会的时候,自己的大脑需要思考,这就好像电脑一样,高速运转的时候是要占用CPU和内存的,所以自然就没有时间关注自己的恐惧了。
每一次自己都巴拉巴拉将一大堆,不知道吴医生有没有听烦了,哈哈。自己当时还控制不住,要不停地说,嗯,以后得和吴医生交流一下。
二、关于金钱
那天和吴医生沟通的很重要的一个点就是关于金钱的认识。在我现在的认知里,金钱其实是一种资源、一种手段,一种我们实现目标的方式。或者是一个用来衡量某一件事务或者其他东西的标尺。没有它行不行,肯定不行,但是有那么多又不一定是必须的(请注意我的措辞,是不一定)。因为金钱有很多种的使用方式,在不同的场合,作用又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在资本市场,钱和我们盖大楼的砖头差不多,那当然需要在一定的基数基础上去运作。而在日常生活里,即使是“极尽奢华”的平常人,平时都去超市买有机蔬菜,出门都是飞机商务舱的人,其实对于金钱的需要也真的没有那么的大。金钱对于生活,就好像石油对于传统汽车,没有它不行,但是你开车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更多的石油。
回来说到扎针,扎针的费用其实并不是一笔很小的数目,但是也没有到一定要咬咬牙才能花的地步。而且在这件事情上,你换来的是一生的健康,换来的是身体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脊柱的健康,换来了全新的运动、习惯养成的认知,还换了一段愉快的时光和修行的经历。这个钱贵不贵,其实不是很贵,值不值,一定是很值。那就够了!
为什么不说财富呢,因为金钱其实只是财富里很小很小,很微不足道的一部分。财富包含的内容太过广泛,自己还不能很好的说清楚,所以就先从小处入手吧。
三、关于扎针
自从我知道,筋针的主要作用是拨开结节,医生给我讲解了为什么要用筋针之后。我自己每一次都在尝试感受这个过程。我发现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周围再核心,先轻后重。先表面,再深入。每一次扎针都能感受到微妙的变化。其实每次扎针也都在胯骨的两侧,但是每一次都有所不同。就那么大的面积,能有这么多的学问,人体真是一个超级精密和复杂的系统。医学也真是非常的神奇啊!
四、关于学习
这个话题貌似自己和医生沟通过好几次。在过去,“学”和“习”是两件事情。“学”而不“习”仅仅是知道。我觉得最经典的例子就是:你问一个抽烟的人抽烟对身体的危害,大部分都会说我知道。可是那你为什么不戒烟呢?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学”而不“习”的案例。
那我在对“学习”的实践过程中,自己采用了一套方法,就是先了解,知道这个事情或者领域,一旦自己决定要进入,就会在脑子里种下一个念头,种下了念头就要立刻去试一试。虽然你可能还不够了解,虽然你的实践可能很“浅”,但有谁天生是天才呢?只要做了就一定会有问题和感悟,怎么办,找专家沟通,自己再回来学,或者继续深入的实践。有了新的问题新的感悟,继续实践。不断的循环,不断的尝试,最后就真的是学了也习了。
记得我刚开始意识到这一个方法的时候,我经常会问自己一个问题:XXX的这个事情,你“习”了么,你真的做到了么,真的懂了么?不断的反省,不断的实践。这就是我对学习的认识。
五、下一步行动
我的博客基本都是这样的,有开篇为什么而写,就需要有最后写完的行动,我需要做什么。不然,怎么让自己继续的成长呢?
- 可以听吴医生多讲一讲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我讲的太多….
- 自己去实践医生要求的动作,年后给医生反馈,再学更多的姿势和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 继续克服恐惧,继续体会感受,继续写博客。让我的扎针之旅继续更加主动,收获更多。
========
20160211 更新
其实吴医生说到的一个点给我很大的触动,之前忘记记录,现在补上。“智慧”和“聪明”其实这里的每一个字的含义都是不一样的。“智”“慧”“聪”“明”四个字儿,四个含义,为什么有“慧根”,但是没听说过“智根”。
其实这个观点我是认可的,但是自己没有做过实证的研究,对汉字也是不够了解,所以不敢贸然评论。
自己想在下一步行动里增加一条:重新学习和理解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