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妮·梅尔说她创作《暮光之城》的灵感是一个梦,梦里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躺在草地上,这个画面也是电影《暮光之城》第一部中的镜头。《暮光之城系列》让斯蒂芬妮·梅尔一举成名,很多人把它与《哈利波特系列》比较,也恰恰说明了这部作品的商业价值。
这么受欢迎的作品只是源自一个梦?没错,灵感就是这么奇怪,你不知道它会在什么情况下出现,也许冥思苦想时不一定有,也许睡觉时就突然来了。
怎么获取写作灵感?这几乎是所有小说家都会问的问题。看了弗雷德·怀特所写的《作家的灵感宝库》后,我觉得每个人都不缺少灵感,而是缺少捕捉灵感的意识。
说实话,刚打开这本书时我看的有些莫名其妙。弗雷德·怀特一直保持着随时记录灵感的习惯,这本书的内容就是他从所有灵感中挑出的精品,一共有20个常见的故事主题,包涵了2000 个故事情境,多到让我觉得像是流水账。
但我在阅读过程中慢慢发现了这本书的价值所在,它不会告诉你如何找到灵感,而是帮你打开灵感的开关。在翻看这本书时,某些场景会让我灵感乍现,不得不经常停下来记录,一写就是洋洋洒洒一大篇。所以《作家的灵感宝库》不应该被看做方法类的书,而是一本辞典,在你抓耳挠腮的寻找灵感时,它能帮你打开那个开关。对于写小说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值得放在书桌上经常翻看的书。
其中有两点是值得总结一下的:
1、记录的重要性
2、这本书怎么用
《作家的灵感宝库》中虽然没有直接说明笔记对于获取灵感的重要性,但弗雷德·怀特在开篇介绍中提到他记录的习惯,他会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以便随时随地记录自己的灵感,甚至经常半夜从床上爬起来记录。这本书中的2000个故事情境只不过是他的“灵感笔记”的一部分,用他自己的话说:如果我把所有的灵感都写成小说,那我可能是世界上最高产的作家。
“记录”并不是他的个人癖好,这是所有作家的习惯,因为你不知道灵感什么时候就来了,如果不及时抓住,它就再也不会回来了。而且灵感是这样一个东西,你不理它,它也不理你,你认真对待它,它就源源不断的朝你涌来。
以前画插画时,朋友常问我灵感从哪里来,其实就是源自“记录”。我有一个素描本,画了很多除了我没人能看懂的草稿,大多是突发奇想时记下来的,它们就是插画的初稿。
而且从我认真记录开始,就会不自觉的观察生活,搜罗可供创作的素材,有时候坐车都在想,如果窗外那些树是一幅画的话,应该是一副怎样的画。一根树枝、一片树叶都能成为我的创作来源,这样积累多了,我画画时总有素材可用。所以捕捉灵感的过程不仅只有记录,还有记录引发的观察思考。
写作也一样,你认真观察世界时,看到的东西会不一样,灵感就会朝你涌来了。而且灵感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变成写作素材,我学习非虚构类写作时,老师把积累素材当做一项作业要求我们做,可见它有多重要。所以,如果你正在苦恼没东西可写,不如就从记录开始。
接下来说说如何阅读这本书,最好的方法是把它当成一本灵感辞典来用,当灵感枯竭时,拿出来翻翻,一定要准备好纸笔,因为说不定什么时候它就会让你文思泉涌。
弗雷德·怀特把这2000个灵感归纳为20个主题,包括成长、爱情、诅咒预言等等,每个主题下面又有10个类别,比如爱情主题下面包括了禁忌之爱、人神之爱、职场之爱等等,可以按照目录索引,看自己需要或感兴趣的部分。
你也可以用书中的场景为基础,做写作练习,有三种方式:
1)选择一个场景,在这个基础上扩充细节。
2)将同一主题类别下的两个场景合并,形成一个新故事,在这个基础上扩充细节。
3)将不同主题类别下的场两个景合并,形成一个新故事,在这个基础上扩充细节。
总的来说,《作家的灵感宝库》是弗雷德·怀特多年的积累,就如书名所说,有了它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个灵感宝库,随时可以开发故事创意。而在文字之外,弗雷德·怀特用这本书的存在告诉我们,灵感源自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