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赵匡胤一统天下,世道又恢复了清明,但是词坛寂寞了很长时间。因为开始的时候是百废俱兴,大家忙着兴国安邦,振兴大宋。而且大家都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太平,骨子里还是保持着忧患意识以及朴素的作风。
不过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之后鼓励大家去享受荣华富贵,他的弟弟宋太宗则跟兄长的想法一样,他还带头去娱乐。上行下效,艺术开始得到发展,文风慢慢蔚然。
到了北宋中期的时候,也就是宋真宗的时候,几位大词人横空出世。
那就是范仲淹、晏殊和欧阳修。
晏殊在小令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虽然从词风而言算不上开拓,但是他的小令清新,洗刷了五代花间词的浓艳。而欧阳修和范仲淹对词风的开拓有很大的贡献。我们熟知的《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是第一首边塞词,其意境之壮阔苍混不亚于唐朝的边塞诗。
晏殊和欧阳修的功劳不仅仅在于对词本身的贡献,还表现在提拔后辈上。
曾巩、苏轼、司马光都是欧阳修的弟子弟子,王安石,苏洵、苏辙都是他提拔的。单单是这几位,就足以让文坛生辉。
在这几位大佬之后,词坛是流星飒沓,出现了很多词人。
这些词人彻底照亮了北宋文坛的夜空:晏几道,柳永,秦观,张先、黄庭坚、……还有一个最耀眼的星星,那就是苏轼。
这些人的出现让宋词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但是发展到这里,词的作用,风格都得到极大的提升,可是地位依旧很尴尬。
欧阳修对词风的开拓有极大的影响,但是他的主要精力并不是在词上,而是在诗文上。
他的学生苏轼同样如此,大家作词很多,但是却没有想要提高词的地位。对于他们而言,诗文才是正统。
就是柳永,他是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也没有提出要改变词的地位的想法。他对词的影响是用了很多俚语,把词从上层拉到下层。李煜是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他是变士大夫之词为街头之词。
凡有井水处皆有柳永词,要是放在今天,妥妥的一金牌词家,受到万人追捧,名利双收。但是在古代,他就没这么好运了。士大夫看不上他,他每日厮混在秦楼楚馆,和歌姬妓女为伴,名声实在不咋地。
但是他对词的贡献却很大。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很大的开创,比起苏轼晏殊等人,影响更大。
但是这些人都没有想过要来专门提高词的地位,或许他们自己也没那个意识。但是词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空前繁荣的阶段,佳作频出,而且使用频率高,已经盖过诗的风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