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诗网 >高端情话 > 正文

端午话子胥

来源:情诗网    2021-02-10    分类:高端情话

每到端午,三闾大夫屈原先生就会出现在我们的朋友圈。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深入人心。

其实,端午节早在屈原去世之前就已经有了。历史文献中最早把端午节与屈原结合起来是在屈原投江之后几百年的南北朝时期。

端午节有很多别称,其起源众说纷纭。在江浙一带,尤其是苏州,过端午就是为了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别称

小时候看绿皮版《东周列国故事》连环画,对伍子胥印象颇深。他的故事在50集的东周列国故事中占了不小篇幅。

《东周列国故事》

伍子胥也是楚国人,他的故事主要分三段:一是逃亡,一夜白头;二是复仇,灭楚鞭尸;三是自尽,死不瞑目。与之相关的还有千金小姐、专诸要离、孙子兵法、卧薪尝胆等脍炙人口的典故。他身边出来跑个龙套的配角,也是其他耳熟能详的故事里的主角。

在民间,伍子胥可谓是个大英雄。太史公曰:“弃小义,雪大耻,名垂於後世。” 梁启超说,“伍子胥智勇深沉,真一世之雄也。”

但伍子胥却得不到正史垂青,在历史教材中提及甚少。引异国之军报私仇,饱受争议。有评论说,“勇而无礼,为而不顾,既自贼其君,又贼人之君,员真小人也哉!”“伍子胥孝知有亲而不知有国,仇一人而戕一国,卒之流毒宗社,不亦甚哉!”

伍子胥,既非完人,更非圣人,至情至性,悲剧英雄。伍子胥死后两百多年,另一个楚国人屈原几乎重复了伍子胥的命运。

一个是逃亡,一个是被放逐;一个被逼自刎,一个投江殉国;同是楚国人,同是君王昏聩,同是慷慨赴死,屈原的爱国,倍感凄婉与无奈,而伍子胥的爱国,却显得悲壮高亢。不管是在楚国还是吴国,面对昏君,面对国事飘零,伍子胥不盲从、不妥协、不旁观,国是国、君是君,如暴风雨中的雄鹰,攘臂搏击,“生能酬楚怨,死可报吴恩”。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一部二十四史,不过是为帝王将相做家谱”。屈原被放逐,哀而不怨,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选择投江。伍子胥死前愤恨不已留下遗言,要家人把他的眼睛挖出,挂在东城门上,亲眼看到越寇入侵、吴国灭亡。吴王夫差大怒,将其抛尸喂鱼。后来吴国果然被越王勾践所灭,传说夫差临死前无颜面对死去的伍子胥,用白布蒙住双眼掩面自刎。伍子胥最终没有逃过“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宿命,只是在后人眼里,屈原爱国,伍子胥就不算了。

端午精神

不管是屈原还是伍子胥,其所代表的忠贞爱国、刚直不阿的精神,是端午精神的精髓,不是一个粽子所能替代的。他们为两千年后的当代中国人,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天假期。

百世子胥调,犹存寂寞中。

鞭尸生快怨,抉眼死遗忠。

故国古今梦,怒涛朝夕风。

登临一长啸,斜日海门红。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