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旦:新诗现代性的冲突和整合
(一)生平及创作
穆旦(1918-1977) 穆旦是九叶诗派中流派风格最浓烈、最有成就的诗人,在40年代即以诗名,和郑敏、杜运燮并称西南联大"三星"。他原名查良铮,另有笔名梁真,祖籍浙江海宁,1918年生于天津。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抗战爆发后,与清华、北大和南开三校师生从长沙步行到了千里之外的昆明。1940年,毕业留校,任西南联大外文系助教。1942年5月到9月,毅然加入了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后来大撤退到了印度。他的身体虽然经受了一次大考验,但是终于活着回到了昆明。这两次不寻常的人生经历,促使他的生活态度和创作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先后有《探险队》、《穆旦诗集》、《旗》等诗集问世。1948年赴美国,进入芝加哥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195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53年回国,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1958年被错划为"历史反革命"。1977年逝世。
(二)艺术特色
1、诗的思维方式现代化,建立了以"残缺"为中心的现代哲学和诗学,排拒了中国传统的中和与平衡。
穆旦诗中关于个人生命体验的哲学思考,更多的是一些他对于中国知识分子生存困境的探索和发现。这是处在特定历史时代,复杂社会现实下,一个正直而敏感的知识分子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和充满激烈矛盾的生命体验。这种生命体验的哲学性,也就成为了穆旦诗的最富个性的部分。在他的笔下,出现了中国诗歌中从来也没有过的残缺的世界里的残缺的自我,充满了所有现代人的生命困惑,它们彼此相互对立并相互渗透,呈现出一种"思维的复杂化和情感的线团化",这正是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如题目为《我》的这首诗:
从子宫割裂,失去了温暖,/是残缺的部分渴望着救援,/永远是自己,锁在荒野里,//
从静止的梦离开了群体,/痛感到时流,没有什么抓住,/不断的回忆带不回自己//
遇到部分时在一起哭喊,/是初恋的狂喜,想冲出藩篱,//伸出双手来抱住了自己//
幻化的形象,是更深的绝望,/永远是自己,锁在荒野里,/仇恨着母亲给分出了梦境。//
这首诗的第一节写自我从子宫里割裂出来后,成为了残缺的自我,被锁在了荒野里,第二节写我在时流中迷失,第三节写我想冲出藩篱,第四节写绝望。诗中的"我"是残缺的,孤立的,隔绝于时间和空间,没有办法自然融入历史的整体和群众之中。强调了个体的被动性和易感性。诗中塑造的永远"锁在荒野里"的自我意象,就是那个令人绝望的现实造成的诗人不可避免的个人生存的困境的象征,是一种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命体验。
穆旦是那种唐湜所评价的"自觉的现代主义者",唐湜认为他的诗最醒目的特点就是"丰富的痛苦",在穆旦的颇富现代特征的人格里,有一种前几代诗人所缺乏的惊人的自省力和彻底性。同时,因为它是建立在对个人生存的世界充满了自虐特征的怀疑上,所以能够把诗歌真正带入到现代人那种焦虑、不安,在自我分析中自我否定的悲剧性的灵魂状态中。于是,早期白话诗人所提出的建立现代新诗的现代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的历史任务,在穆旦这里得到了初步的落实。这种对中国新诗审美空间的新拓进,使穆旦成为西南联大校园中一位最具思想深度和创造性的诗人。他把自20年代开始的新诗现代化的艺术实验,带进了一个相对成熟的历史阶段。但是穆旦诗中"残缺"的自我,并不是完全消极的,而是对现实的绝望的反抗。
2、诗的形象"现代生活化",在他的诗中,出现了一些传统诗词中引为大忌的、能够引起人的生理和心理的不舒服感的、充满了矛盾的意象。
如在《还原作用》里,充满生命力的人被异化成为了"生长在污泥里、梦见自己生了翅膀的"猪";和在猪的身上粘着,一个劲儿地问"你爱我吗?"的跳蚤和耗子,以此来表达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所感受到的荒诞和无奈的真实体验,具有一种奇峻、冷峭和惊异的美。这种意象不同于出现在古诗词中的优美的意象(如香草、美人、小荷等),这和他的叛逆的思想和诗情是相一致的。
3、诗的语言的现代化。
在语言上,穆旦坚持五四现代白话诗的传统,创造了一种介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文体,充分利用汉语的多义性以及繁复的句式,以表达现代人的较深的思想和诗情,文字扭曲、简约、隽永、奇峭,内涵丰富,几乎要突破文字溢出来,从而走到了"汉语写作的最前沿"。
综上所述,穆旦在诗的思维、诗的艺术现代化、诗的语言的现代化方面,都跨出了在现代新诗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从而成为"中国诗歌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带有标志性的诗人。他的诗,一方面从各方面都显示出了对传统诗学的叛逆性和异质性,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了同样强烈的民族性,如他对形式的注意就是一种古典的品质,明显地表现在其诗段结构的完整、格律的严整、语言的精粹,以及在新诗中并不多见的沉雄之美等方面。
此外,穆旦的《诗八章》,是一首著名的爱情诗。虽然由八部分组成,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连续在了一起,以十分严密的结构,分初恋、热恋、宁静、赞歌四个乐章完整地抒写和礼赞了人类生命的爱情的丰富而又复杂的历程,礼赞了爱情的美、力和永恒。这首诗将真实的生活体验和玄学思考,肉体感觉和思辨性语言生动和谐而又充满矛盾地纠结在一起,写出了爱的发生和实现的全过程,在新诗的发展中,是绝无仅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