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诗网 >心情故事 > 正文

爱情故事的断舍离

来源:情诗网    2020-11-30    分类:心情故事

爱情心理学(六)(文/夏滨)

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心理咨询个案:那是一位29岁的小伙子,两年前被女友分手,他至今不能忘怀。最令他不能忘却的不仅仅是那份恋情,还有至今不敢去问清的对方为什么要分手。但是这两年他过的一点也不轻松,他常常到女友的公司去偷偷看人家,默默地给女友的父母买东西,甚至沿着女友以前去过的地方一个一个走过去。但是,他却仍然没法释怀。

爱恋的亲密关系的结束,会让当事人产生强烈的心理和情绪反应。心理学上经常把失恋后的心理反应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抗议”;第二阶段是“放弃、绝望”。

通常在抗议阶段,被遗弃的一方为了让对方回心转意,会苦思冥想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怎样才能重新使对方爱上自己。随着这些行为的愈演愈烈,被抛弃的一方对对方的爱情不仅不会减弱,反而不断地加强。这种现象被称为“挫折吸引力”,意思是当爱情受到阻碍时,被遗弃者对恋人反而爱得更深了。

在爱情行为中,有一个叫做“罗密欧和朱丽叶效应”和“挫折吸引力”是同一类的反应。心理学家德斯考尔(Driscoll,1972)等人在对爱情进行的科学研究时发现,在一定范围内,父母或长辈越是干涉儿女的感情,青年人之间的爱情也越深。也就是说如果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更强烈,恋爱关系也会变得更加牢固。

同样的情况,心理抗拒理论(Reactance)认为:如果人们失去行动的自由,会奋力争取重获自由(Brehm & Brehm,1981)。因而,如果我们面临失去某件事物的危险时,我们可能反而想得到的更多。

这样的行为其实是有生理学基础的。精神病学家认为这与多巴胺有关,前面几章爱情心理讲到的关于多巴胺和爱情你还记得吧。在恋爱刚刚开始时,产生多巴胺的系统被激活。在抗议阶段,多巴胺的活动也会增加,使遭到拒绝的恋人感觉到更为强烈的激情。真是令人苦恼的多巴胺。

事实上,要真正斩断情丝真的不太容易,尤其是当你在一段爱情关系里投入较多的情况下。当爱情消失时,而他(她)还处于爱的状态中,这就会对他(她)大脑中负责情感、认知和由奖励驱动的区域造成很大的破坏。这些区域中的活动不可避免地减缓下来。这期间产生的痛苦,在心理学上就是一次哀伤反应,它整整要经历五个阶段,才能真正度过。

这五个阶段被心理学家称为失恋后遗症五阶段(伊丽莎白.库伯乐.罗斯博士,Dr. Elisabeth Kubler-Ross,1969,《On Death and Dying》),失去爱恋就如同被剥夺了依赖感,在直面现实之前,会经历五个情绪阶段:

第一个阶段:否认现实;

第二个阶段:愤怒;

第三个阶段:妥协;

第四个阶段:忧郁;

第五个阶段:接受现实。

当然,最后一阶段的接受并不代表着快乐,它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平静的状态,让失恋的一方逐渐找回自我的感受,并有了新的力量去开始新的情感。在这之前,试着开始接受自己当前的伤痛,尝试去体验它,让自己充分地哀伤,而不是压抑、制止自己,可能是更好的方式。

很多后续的研究发现,罗斯博士提出的这哀伤五阶段,具有高度的跨文化性。而这个过程只能任其自然过渡,不能做任何事情促进它快进的。如果在阶段与阶段之间过渡有困难,就需要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求助了。

女性在结束爱情关系之后会更容易用宣泄情绪的方式得到缓解,也更愿意寻求安慰和帮助。而男性在分手后更多地选择压抑情感,还会用猛烈的放纵来应对心理创伤,有数据统计26%的男性在分手后会选择用酒精麻醉来压抑情绪,而另外也有数据表明,因为感情失败而轻生的男性是女性的3倍以上。

在我的那个咨询个案中,经过多回咨询发现那个小伙子最难放下的伤感,其实是女孩子不宣而终的结束了爱情,而他又一直不敢去当面问清楚是什么原因。事实上,这种不敢是有两层含义的:一个是他不能面对可能会知道的分手的原因,自尊可能要受到再一次打击;另一个就是如果真的去问清楚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真的爱情的结束了。只要不问,在内心的潜意识层面就类似于没有结束,所以他才有那么大的动力,去“潜伏”在女孩的周围和过去的历史里。

爱情是甜蜜的,失恋是痛苦的,从牵手的那一刻起,所有的人都期望着有一段白首携手的爱情。不过,有时候爱恋和亲密关系的结束却也是无法回避的。所以,沉浸在爱河里的恋人们,为了那份珍贵的爱情和难得的亲密关系,还是应该去学习爱情、学会爱恋、掌握亲密关系里的学问,让爱的期限可以一直保鲜。(未完待续)

(原创感谢推荐,感谢注明出处转载传播!)

搜索添加微信公众号:心理师夏滨 或 psyxiabin,持续关注本微信心理学的生活思考,回复“目录”查看以往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