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从事极富创造性的工作,不少职场中人都会经历从撸起袖子大干一场的豪情万丈,到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坍塌陷落。赤羽雄二的《0秒工作》基于“工作中能够改进的问题无穷无尽”理论的优化之道解救人于庸常。以日本作者擅长的细腻关切,从观点到方法,把会议组织要领,文件制作窍门,习惯的细枝末节,人情的敏感细微,不厌其烦的絮叨给你。好像被人闷头一棍敲醒,猛然意识到自以为无所谓的细节里丢失的一分一秒,悄悄汇聚成大段时间呼啸而过,背后是习以为常、不曾深究的心理困局。
万事开头难
效率不高总跑不了“拖延症”这只罪魁祸首。这里说的“拖延症”是限定于追求完美认真勤恳的特定人群,而非“无法开始”的重度懒癌晚期患者。对前者而言,错过“从头开始”要面对时间压力之下无法专注的心理困境。“被不那么重要但有点紧迫的工作推迟了重要、早该完成的工作→越推迟越希望弥补→在已经延期的状态下提升质量难上加难”。这背后多少有“畏难情绪”作祟的意味,若是没能勇敢面对,只会被这“心魔”牵着鼻子走,担惊受怕耗费的心力一点不比当机立断做事花的少。“狠心从最重要的工作着手是”是破解之法,若一时懈怠身处“迟到”的境地,“稍微牺牲工作的精度,大幅推进速度,在精神比较放松的情况下形成良性循环”是不错的选择,“累身不累心”才是理想的工作状态。
真的在“工作”吗
身陷“无论收集多少信息都无法做出决策”的囹圄,以收集信息为由心安理得挥霍掉的时间,常常伪装出开展有效工作的假象。除去“有意为之”的拖沓,有时甚至完全意识不到问题所在,花费大量时间,对如何呈现令人满意的成果还是一头雾水。信息只是判断方向的单纯手段,从来没有“只要信息足够就能水到渠成”的机械路径,这是找不到深入思考方法的大脑建立的自欺欺人的单线逻辑,用把问题简单化的侥幸心理编织自我安慰的理由,背后是不愿承认的优柔寡断制造的骗局。赤羽雄二给我们一个不错的建议:把在意的、令人烦恼的问题和困惑写在A4纸上,用“A4笔记法”给大脑断舍离。在这样的过程里发现问题、理清思路、缓和紧张、释放压力,消灭内心的疯狂纠结的内耗是深入分析、创意工作的前提。
状态只有自己知道
“将能完成的工作全部提前完成”的提议。不太紧急的工作留个尾巴虽然无伤大雅,却有一丝“为了工资而工作”的消极意味。《0秒工作》中最动人的,无疑是对工作崭新积极的状态。不管是“寻求彻底、特别的改善方法”,还是对设置快捷键、建立快速回复词汇等细节的执着,背后是对时间近乎吝啬的珍惜,不停的“PDCA(计划-执行-检查-改进)”,反复改进,以此为乐,工作运转井井有条、高效精密。“因为自己所尝试的努力和他人不在同一维度,这件事本身就是一种鼓励”,像拓荒者、像水手,心怀希望、严阵以待。大概除了赚钱,工作中还可以追求点品质和意义。
对工作的“悲观”认知
在工作中不断寻求改进的念头虽然振奋人心,为工作中产生的情绪阻塞闷闷不乐却大可不必。毕竟难以纯粹的以此为乐是大多数的人之常情。在工作中忘情投入产生的良好自我感受,容易叫人忘乎所以,过往的辛酸苦楚在喜悦的冲刷里只剩回甘,对苦思冥想弹尽粮绝的窘态绝口不提。人气网络综艺吐槽大会的笑声里是无数段子手的呕心沥血,贝多芬作曲手稿每一个音符都在痛苦和挣扎中写下,凡人与天才,苦逼的岁月都一个样。阿兰德波顿“现代人对工作的态度无意中给我们带来了麻烦,原因之一就是其纯粹的愿望和乐观……坚定的相信人生皆苦是人类近百年来的宝贵财富,是对抗痛苦的壁垒,是梦想破碎的防线”,工作中处处有个人意志的消磨和绝处逢生的险境,不挂在嘴上,是激情与抓狂此消彼长的对抗中达成“人艰不拆”的默契。
《0秒工作》中对身在职场面对的种种问题提供了思路,方法也极易上手,择其精华为我所用,这一本,足以。无论“每天早晚各30分钟的信息收集”、“坚持钻研某个领域在博客写文章”,还是“常用文件的分类收集”,守时且规矩的训练纪律和对细微碎屑的一丝不苟,期望的一步登天秘籍都以这样不起眼的姿势遵循着积少成多的朴素规律。至于上班打卡,按时做事,算不上努力,只是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