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语文群听居士说心经,我得到了很多的启示。
首先,唯有谦卑,才能够学习。这里,我一直有一个困惑。这就是辩论究竟是不是学习,看来要深入读读苏格拉底的对话教学法了。或许,我还是不能够与他人展开对话,我的关键问题是没有学会倾听,急于表达,从而没有能够激发深度的对话。当然,我关于西方文论的阅读不深入、不系统,于是,我的理解还是停留在原地。
其次,我学到了关于佛学的一些皮毛。居士说心经,做足了功课。在讲解心经前,介绍了很多的内容。他介绍说,佛教三旨,发出离心,菩提心(即为大悲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空正见(即为般若正见,般若空性。每人皆有之,只因无明烦恼包裹而自蔽。证得之,即能成佛)。于我,最受用的是出离心。
读到北大某教授的腾讯博客,介绍苏轼的《题西林壁》一诗的赏析,作者介绍了苏子的诙谐和戏谑性格。《题西林壁》家喻户晓,而小学生也能领略其中的妙处吗?于是,北大教授说,苏子有没有认识庐山真面目?前面两句说明苏子在山中还是山外?当然,答案是肯定的。苏子认识了,而他是站在了山外。那么,为什么苏子还要说“只缘身在此山中”呢?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山中山外何曾是两个天地,有时就是刹那刹那,所谓一念佛、一念魔而已。一念之变便是一重崭新境界。是的,不能居滞,唯有出离心,才能够让我获得智慧。唯有出离心,才能让我心生谦卑,才能够让我去学习浩如烟海的典籍,去观照自性。学习不仅仅要习得,而且还要习失。要善于从自己的自足之处去发现自己的不足,要善于回到原点,去不断发现新的领域。这就是出离心给我的启示吧。
当然,还有舍得,还有不执,还有忘我。这些都是以出离心为基础的。从出离心出发,人的内心变得空灵而轻盈,从而获得了一种自由的空间和力量。这或许是菩提心和空正见的基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