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的阅读
布罗妮.瓦尔是澳大利亚的一名护士,多年来从事舒缓疗法护理工作,照顾临终病人,她将病人弥留之际的观察与感受写成了一本书,《人在弥留之际的五大憾事》。
1: 我希望能过属于自己的人生,而不是按他人的期望生活。
2: 我希望没有那么拼命工作。
3: 我希望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4: 我希望能够多和朋友联络。
5: 我希望能让自己过得更开心。
湖畔大学教育长曾明教授曾经提出过一个概念“终局思维”,在面对选择时,从终点出发考虑问题,来确定你当下的选择。
我试着把这个概念用到了人生上,从快死的终点往回倒推一把,且叫他“人生倒推法”吧。
如果70岁时,想过上幸福的生活,那么60岁、50岁、40岁的时候你该干些什么?
如果想在40岁的时候事业成功家庭幸福,那么30岁,20岁的时候你该干些什么?
如果想在20岁左右的时候学业有成,那么之前你该干些什么?
该好好想想了。
我突然很好奇,以现在的阶段,人生弥留之际,我会留下什么话。
我闭上了眼。
我躺在病房里,浑身插满管子,旁边没有其他人,只有我那可爱善良的老婆子,她泪眼婆娑,这时候,还能感觉到她紧攥着我的手的温度。
我想努力睁开眼睛,却没有办到。
我奄奄一息,在人生弥留之际,我只想说:老婆子,这辈子亏欠你太多了,来世再还吧!
突然,我猛地睁开眼,我被这句的话惊到了,怎么可能,我会在死的时候说这句话呢?
但这,这其实是我一直想要说的话呀!
它,它一直就在我的心里啊!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布罗妮.瓦尔总结的那五句人在弥留之际时留下的话,其实也一直都伴随着他们呀,只是在即将死去的那一刻才说了出来。
既然是这样,如何去做,是不是每个人都已经有了答案,而不是让它成为你死去时候的憾言。
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其研究的领域主要有数学、哲学、精神学、语言学多方面,从师于英国著名作家、哲学家罗素。
他的父亲是著名的钢铁大亨,富可敌国。
但他却把所有的钱都散尽,去乡村教书,之后又成为剑桥的教授,然后又去战地医院当了一名护工。
他一生曲折坎坷。
他晚年在贫困中死去,他弥留的最后一句话可谓是他一生最华丽的哲理铮言。
他说到:告诉他们,我度过了幸福的一生
很高兴不是在我老去的时候看到了两个截然相反的人生留言。
我的老师曾经问过我一个问题,一个人怎样才算真正的从这个世界消亡,愚笨的我至今没有找到答案。
笑来老师说过:如果你打不开一把锁,就去别的地方找钥匙。
一个人“怎样才算”从这个世界上真正的消亡?
既然打不开这把锁,那么我就试着从别的地方找找钥匙吧。
一个人“怎样才不算”从这个世界上真正的消亡?
评价。
你死后的评价,能不能决定你是否真正从这个世界上消亡了?
我死了,邻居老王和郭二婶会说死的可惜,还是他早该死了。
我死了,单位的同事会说死的可惜,还是他早该死了。
我死了,听到这个消息的人会说死的可惜,还是他早该死了。
我死了,全世界的人是会说死的可惜,还是他早就该死了。
不得而知。
但那把钥匙迟早会出现。
而我现在要做的就是不要等到死那天再说:对不起,老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