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准备用媳妇的微信公号,写写科技评论,奈何企鹅不让改名字。重新申请公号,又显得落伍而庸俗,不是我辈Hardcore geek所为,遂用jianshu先写着,暂时找个地儿落脚,是为序。
早起随便上twitter随便逛了圈,关注到这次的火箭回收的创举,Jeff Bezos为此特意开通了Twitter,很快地,Elon Musk就开始主动回呛并撕逼了,但这次撕得,比国内那些厂商们的姿势水平不知道高到哪里去。
毫无疑问,SpaceX的技术积累应该还是胜过Blue Original的,媒体之上,一直见到的都是前者的身影,而Jeff Bezos其人和旗下 Blue original 都显得低调而不露声色。应了长者那句「闷声发大财」,经过长时间的闷声苦干,这次Bezos拨得头筹,成为第一家成功重复使用火箭的宇航公司,也实现了公司一直以来对“领先”的需要。毫无疑问,这是人类的一个里程碑。对我辈外行而言,一个独立商业公司竟然能领先国家力量,率先完成航天上的重大突破,实在令人震撼。
值得一提的是,自Steve Jobs离去之后,硅谷依然群星璀璨,而我最看好能成为新时代伟大人物的,莫过于Jeff Bezos 和 Elon Musk这两位时代弄潮儿。
两者异同颇多,相同之处在于:都通过一次巨大的成功获得资金,然后去做自己最渴望做的事,实现童年夙愿;Bezos 创办了Blue original,设计了万年钟,个人名义投资了《华盛顿邮报》等等,Musk 则完成巨大转型,参与或创建了Tesla,SpaceX,Solarcity。区别就多了去了:Bezos 极为低调,到今天才正式开通Twitter,Musk则乐于借媒体宣传自己的伟大事业,长期在Twitter上活跃,最近则直接利用它进行无人驾驶的招聘;Bezos 极为专注而稳健,创业以来专注于将Amazon一家公司做到极致,前不久财报发布后股票大涨10%;Musk则比前者激进而发散,他直接一次性实现了童年的几大梦想,成为三家上市公司的管理者。思维方式也很有趣:Bezos会用未来若干年会不会后悔来衡量现在做一件事的迫切程度,Musk的法则广为人知——热力学第一定律。
在你国互联网的大佬们还沉浸在手机、o2o、p2p的领域,撕逼的不可收拾之时,硅谷们的visioner们已经在做一些将改变全人类命运的事情了。Peter Phiel说过:「我需要一辆会飞行的汽车,你却给我140个字」。
或许《星际穿越》和《火星救援》的情节在我有生之年能够实现,到那时,我会不会义无反顾的成为第一拨pioneer?
Eof.
#科技毒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