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诗网 >高端情话 > 正文

满含深情话端午

来源:情诗网    2021-02-19    分类:高端情话

原创: 陈旺全

情牵故里,心系家乡

满含深情话端午

文:陈旺全

    时光匆匆,转眼端午将至。身在远方,岂能不思乡?点一支香烟,斟一杯浊酒,独自一人把乡愁浇灌。半醉半醒之间,将记忆的闸门打开,任思绪飘飞,回味那些浓浓的乡土乡情。

    家乡的端午,充满着浓厚的地域色彩。气势磅礴的扇鼓舞,舞出了西北汉子的粗犷豪迈。舞起了家乡人民的激情和梦想。名扬四海的秦腔,字正腔圆,唱彻了山乡大地。生丑净旦演绎着百味人生。

    精彩的记忆需从童年说起,那时候,乡人们都不曾出远门,守着薄田,过着勉强温饱的日子,但却总喜欢穷开心。过了二月二,心里就惦上了端午节,三月三的时候,顽皮的孩子便等不急了,羊皮扇鼓咚咚的敲了起来,这一敲,立刻起了连锁反应。孩子们三三两两聚集到一起。拉开阵势,激情澎湃的舞起来。在那个精神和物质生活都匮乏的年代,扇鼓舞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成了童年时期最精彩的活动,大家乐此不疲,早早晚晚都在麦场上跳跃奔跑敲击。   

 

    我们把打扇鼓叫做旋鼓,在家乡,风靡一时。那时候唱戏不用请剧团,村里头有的是唱戏能手,老一辈中,有好多秦腔爱好者,其中已故的村支书更是了得,生丑净旦都会演。大家聚集在大队部的会议室里,不停的演练着不同的角色,直到学会为止。于是乎,村里自动分成了三批人,一批是专门练扇鼓的,领头的都是民间高手,用各种阵法变换着队形,每天演练着什么一字长蛇阵,二龙戏珠,狮子滚绣球,十面埋伏等各种阵法。还有一批就是戏曲爱好者,每天都在进行彩排,三娘教子,四郎探母,赵飞搬兵,大登殿等各种戏都要排练,全村人的脑子里只装着一个字,那就是练练练。为了端午,乡人们不惜时间和精力,那种对乡土文化的执着和拼搏的精神,值得后人继承和学习。还有一种就是像我一样什么也不会的吃瓜群众,每天跟在旋鼓队和演员的屁股后面看热闹,给他们当拉拉队,鼓掌加油。

    四月下旬,各种演练进入了白热化的境地,一天到晚,整个古镇都能听到此起彼伏的旋鼓声。各村的旋鼓队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青壮年,个个磨拳擦掌,要在端午节这天到我们黑池殿村一展风采,以求博个美名。

    端午前夕,一切准备就绪,父亲割来杨柳,插在了门楣之上。我好奇的问父亲,为何要往门上插杨柳?父亲便给我讲了有关介子推的故事。他说,晋文公重耳在逃难的途中,食物殆尽,生死攸关之际,追随的大臣介子推割下了自己大腿上的肉,煮熟了端给他吃,并谎称是兔子肉。后来晋文公走出了困境,当上了皇帝,介子推却归隐了山林,他论功行赏时想起了介子推的忠心和功劳,于是便亲自摔军寻找介子推,想请他入朝为官。介子推却淡泊名利,无意为官,背着老母躲进了深山。晋文公下令放火烧山,想逼出介子推,谁知火势太大,烧了三天三夜,等火熄之后上山寻找,才发现介子推双手扶着母亲背靠柳树被活活烧死了。晋文公悲伤不已,后人也纷纷表示惋惜,遂在端午节折柳为念,招魂祈福。从父亲讲的故事中,从家乡父老插杨柳的习俗来看,家乡端午缅怀的古人并非爱国诗人屈原,而是春秋时期的忠君之士介子推!

    端午来时,母亲都要做好一盆甜醅子,用来招待前来赶庙会的亲戚朋友。记得老屋门前有棵核桃树,树不大,叶子却十分稠密,片片如蒲扇。平常无人问津,惟有端午节来临时树下就出奇的热闹了起来,左邻右舍,张二李三,王婆赵婶,都会来门前打招呼,谈笑间,伸手便摘上一沓,回去把甜醅子盖好,静待发酵。

    端午是个祭祀祈福的日子,一大早,父母都要去黑池龙王庙里烧香磕头,祈求平安。然后回来打扫卫生。父亲在院里忙,母亲在屋里忙,等父亲把院子打扫干净的时候,母亲也把屋里收拾的一尘不染。

    我们兄妹三人起来洗一把脸,母亲就会取出早就准备好的红头绳,给我们的手腕上扎一对手环,说是能避邪,保平安。然后又拿出用棉线编制而成的方头棉麻鞋,酷似当年红军长征时穿的草鞋,但要比草鞋好看。棉麻鞋浑身是孔,舒适透气,而且前面还镶有红绿相间的一簇花色,就像公鸡头上的冠子。非常讲究。

    戴着红手环,穿上棉麻鞋,衣服是不是新的已经不重要了,心情相当激动,手舞足蹈。家乡的习俗,端午早上要唱一段愿戏,通常都要唱刘海洒金钱,兄弟俩相跟着去看,舞台前面有好多小孩,来的都还相当早,台上的刘海手托金盘,正在往台下挥洒着盘中之物,大多都是纸钱,偶尔跳出个钢蹦,大家便来一阵哄抢。刘海唱的什么,没人去理会,眼睛都死死盯着刘海手中的金盘,希望那盘中的钢蹦都能飞入自己的怀中。一段刘海洒金钱看下来,运气好的话,兄弟俩就能凑够一根冰棍钱,那时候的冰棍一根才五分钱。当时卖冰棍的人都拥有自己的座驾,那就是一辆加重自行车,自行车的后座上放置着一个长方体的木箱,箱子涂成了乳白色,并用红油漆写着两个醒目的大字“冰棍”。冰棍好吃,甘甜爽口,小贩不辞劳苦,推着自行穿梭在人群中高声叫卖。取一根冰棍出来,慌忙又用箱子里的棉被把冰棍捂的严严实实,生怕被别人抢走似的。那时候年幼,百思不解,大夏天的用棉被盖着冰棍,到底是怕热呢还是怕冷呢?后来长大才知道,这冰棍就是一水货,是见不得阳光的。不过,那时候能吃上根冰棍,那怕是兄弟俩你一口我一口的轮换吃,那也是相当有口福的事,有一种冰凉一夏的感觉。

    中午时分,各村的旋鼓队相继来了,前面纸幡开路,后面扇鼓咚咚。旋鼓队先到黑池龙王庙里烧香祈福,让龙王保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村民安康。然后才能入场表演。

    大操场上,鼓声震天,尘土飞扬。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勇敢彪悍的西北汉子,个个神采飞扬,将力量和美展现到了极致。你方旋罢我登场,轮番上演。旋鼓队在彰显着力量和美的同时,也在释放着野性和混荒之力,在争强好胜的追逐中,各村的旋鼓队难免会发生一些摩擦。如果处理不当,就会挑起事端。曾记得最为严重的那一年,董坪村和代家沟的旋鼓队发生了矛盾,双方拳来脚往,在操场上混战了起来。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和印证着扇鼓舞是由古时军队在排兵布阵中演变而来的神奇传说。不过这次的群殴事件,导致盛极一时的旋鼓舞消沉了好多年。

    正常情况下,直到下午两点左右,各村的旋鼓队才尽兴而归。然后锣响,秦腔又拉开了序幕。乡人们或站或坐,悠哉悠哉的聆听观赏。

    端午节的一天,对于黑池殿人来说,充当着东道主的角色,接待着八方宾朋,热情好客的乡人千方百计都要尽好地主之谊。父亲白天忙着接待亲戚,晚上才会去看夜戏。他前面走,我后边就悄悄跟上了。结果到了戏场,看着花花绿绿的灯光,渐渐瞌睡就来了,我便在父亲的背上进入了梦乡。等一觉醒来,已经是第二天的早上了,父亲看着我笑问道:“昨晚唱的是啥戏呀?”我摸摸脑袋,答不上来。父亲便讲起了戏名和戏里的故事。渐渐的,我也对一些戏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来再看,也就能看懂了。父亲没文化,却是半个戏迷。好多戏名和故事他都能看懂。像斩秦英,铡美案之类的戏曲就是他的最爱。父亲说人生如戏,戏说人生。他最崇拜戏里的包青天,铁面无私,为民做主。他说这才是真正的好官!

    那时候过端午的我们,贫穷且快乐,物质生活确实不丰富,烟酒除外,冷饮有冰棍和汽水,蔬菜有黄瓜和萝卜。小吃也不外乎凉粉和酿皮。每次走过小吃摊,我就会偷偷流口水,无奈兜里没钱,只好默默走开。不过有一年,我的愿望实现了,母亲答应给我们兄妹三人每人一毛钱的盘缠,高兴坏了,一毛钱就能吃一份酿皮。了却我垂涎了多年的心愿。清楚记得那天上午,母亲从裤兜里掏出了三毛钱,一共两张,其中一张是两毛的。大哥手快,抓过一毛钱就不见了人影,剩下一张两毛的是我和妹妹的,母亲让我等她忙完家务了就带着我和妹妹去吃酿皮,可是我太心急,不肯久等,母亲便把两毛钱给了我。并再三叮嘱让我只花一毛,另一毛钱给妹妹留着。我满口答应着奔出了家门。一路小跑,等到戏场的时候,手心里都出汗了。小吃摊主看见我是个有钱人,热情拉我入座,二话没说就端来一碗酿皮。我也没有客气,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吃完一抹嘴,把钱给了摊主,傻乎乎的等着找我一毛钱呢,结果摊主却不理我了。我急得面红耳赤,问他为何不找我钱?他说你都吃成酿皮了还找你啥钱,我说我吃了一毛还要找我一毛,摊主说你吃的是两毛钱的。就这样,稀里糊涂的连妹妹的一毛钱也让我吃完了,这下可好,回去怎么交代呢?

    我硬着头皮回了家,果不其然母亲向我要那一毛钱,我说我都吃光了,母亲大怒,问我为何不听安排,心里头还有没有妹妹。我哑口无言,任由母亲批评了好一阵子。

    家乡的端午,伴随着我长大,给了我快乐,给了我欢笑。如今更是带动了经济文化的繁荣。也带动了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引起了各级镇府的高度重视。2008年,扇鼓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单,被各大媒体竞相播报。这项土生土长,独一无二民间艺术文化,终究得到了发扬光大。近年来,端午节那天,都会有大批警察同志来维持治安,确保演出顺利进行。然而,感到遗憾的是昔日的乡村演员,在经济发展的浪涛中放弃了戏曲的传承和发展,家乡的戏子都成了向钱看的带头人。如今村里会吼秦腔的人是越来越少了。老一辈戏迷,一个个离我们远去。本土的戏曲文化,就像昔日的许家泉,尘封在了乡民的记忆中。取而代之的是现代舞和流行歌曲。如今的端午,都邀请专业剧团来演出,一切都演变成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模式。端午的戏通常要唱四天五夜,最后还要来一场晚会,晚会几乎就是女人的天下。舞台上精挑细选的大姑娘,小媳妇和乡村大妈,个个奇装异服,神采飞扬。拉丁舞,广场舞,肚皮舞竞相上演,给家乡父老带来了新时代的文化盛宴和视觉上的冲击。

    真是今非昔比啊,短短几十年时间,家乡的端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娱乐规模比以前更大,物质生活变的越来越丰富,人潮如海,接踵而来。露天戏院旁的十里长堤,各种小吃摊摆的是水泄不通,啤酒烧烤,麻辣串应有尽有。放眼看去,河畔的土地上,游乐项目密集如云。七彩灯不停闪烁,喇叭声此起彼伏。

    马戏团,碰碰车,地下迷宫耀人眼球。乡人们穿着时髦,美女丝袜超短裙,帅哥半袖牛仔裤。小吃摊前吃饱喝足,游乐园里潇潇洒洒。口袋里有的是钱,不比想当年。

    又逢端午,远方的我高举酒杯,祈福家乡大地,经济和文化同飞,精神和文明共进。隆隆的扇鼓舞,舞出盛世安康,嘹亮的歌喉,唱出幸福生活。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