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诗网 >高端情话 > 正文

闲话端午

来源:情诗网    2021-02-15    分类:高端情话

不知不觉,端午节到了,2018年,快过去一半了,天气也渐渐炎热。夏,开始展示起自己的风采。

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端午节的习俗除了赛龙舟,吃粽子,还有,挂艾、佩香囊、饮雄黄酒。但是,对于我这样的吃货来说,印象最深的当然是吃粽子。

前些日子,随老公去巴马县城,自然而然想到了买些现成的粽子带回家,慢慢品尝。可是,找了好久都未曾见到粽子的身影。于是询问了本地人,才在文化街上发现了好几家粽子店。

然而,巴马的粽子似乎品种很少,几乎都是赤豆、栗子、肉混合馅的,这三样食材放在一起,我不能想象它是甜的,还是咸的,所以没有买。后来,走了好几个摊,看到有碱水粽。那可是我最喜欢的粽子,就兴冲冲地买了几个回家。

到家后重新热过,拨开来才发现,当地人碱水放得很浓,所以,整个粽子成了酱色,仿佛加了酱油一般。味道中多了一丝丝涩味。而他们包的大粽子,我也吃过,粽子超大,里面会摆上一条白色的肥肉,没有加盐,也不放酱油。口感并不如人意,我猜,这是当地人的饮食特色,

巴马人一向喜欢饮食清淡,所以,这个大粽子也是传承了这种清淡的味觉。这个时候,我分外怀念儿时,母亲包的粽子。

端午前夕,母亲就会买好箬叶,先洗干净,然后放在开水里煮一遍,煮过水的箬叶才能用,既卫生,又保持一定的湿润度。然后是淘糯米,她总是拿着一个竹篓,淘了一遍又一遍。最后是和馅,甜的有赤豆馅,蜜枣馅,咸的是肉馅。张罗好这一切,才开始包粽子。

包粽子,可是考验妇女的一大技术活。哪家娶的媳妇心灵手巧,不用说,就看她包的粽子。我跟着母亲学了好多次,可是,总是包不好。明明看着很简单的事,可是,到了我的手里,怎么也裹不紧那箬叶,扎线的时候,总是手忙脚乱的,到最后,包成松松垮垮的一个。

母亲包粽子的手艺非常好,她包的粽子棱角分明,小巧玲珑,尖尖的粽角,似乎能触动人的味蕾。

粽子包好了,接下来的工序就是煮粽子。千万不要小看这道工序,煮粽子是非常关键的,火候一定要掌握好。火力不够,夹生,火力太过,粽子会太烂,从边角缝里钻出来。所以,每次煮粽子母亲总不要我们帮忙。

她一直是自己烧火,先用稻草,在锅里的水快要开的时候,稍微加几片木材,加大火力,一鼓作气烧开。然后,焖上两个小时,临睡前,她还会再煮上一遍,这一遍,不能加木材,只能用稻草。初夏的天气,已经很闷热,母亲一向怕热,每次煮完粽子,都热得满头大汗。

第二天起床,家里就弥漫着粽子的清香。怀着激动的心情,拨开层层包裹,终于看到碧盈盈的粽子,心里总有掩藏不住的喜悦与急迫。母亲特别喜欢在糯米里放一点点食用碱,这样煮出来的粽子,带有一股独特的清香,而且,看上去碧盈盈的,如碧玉般莹润。咬一口,甜而不腻,黏韧清香。

接下来就是忙着分粽子,奶奶家,外婆家,姑姑家,舅舅家。我们家乡送粽子,把4个粽子扎在一起,总是以4为基数,或8.或16.或24或32,在这个基数上增加。虽说,送的只是自己家包粽子,没有外面卖的华丽的包装,可是,传递的是一份真心真意。

如今,大城市里,都已经不在自己的家里包粽子,基本都是买来吃,粽子的馅料也很丰富。可我还是感觉,母亲包的粽子最好吃,外面买的,似乎少了那股特有的清香。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