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诗网 >套路情话 > 正文

不在套路中爆发,就在套路中灭亡

来源:情诗网    2021-01-20    分类:套路情话

昨天看到万维钢老师在得到APP发布的一篇文章——《心理学黑套路的实战应用》。

这篇文章的开头,主要讲了Uber是如何使用心理学套路操纵司机的。

有些司机在行为设计学的这些套路的影响下,完全沉迷,几乎是全职给Uber打工,但是每年收入也不是很高。

如果Uber和司机之间有正式的雇佣关系,那么,工作这么长的时间,报酬却这么低,几乎是违反了劳动法

可是,现在Uber却能利用心理学的手段让司机自愿跳进这个陷阱

本来用Uber来开车的人,是想闲来赚点小钱,结果最后却变成了苦逼的义务打工者

我猜想很多人在看这篇文章的过程中,都直冒冷汗。

当我们的头脑中没有“心理学套路”这个概念的时候,我们根本意识不到它的存在。

这种情况下,如果某个系统设计了这样的套路,来影响我们的行为(比如网络游戏),我们就会自然而然的按照系统所设计的路径走下去,并且沉浸其中。

因为很多人面对四面八方涌来的信息,都是直接接受,几乎不怎么思考这些信息的合理性和客观性,而行为心理学恰恰是利用了这一点。

但是,如果我们的头脑中具备这样的概念,我们就可以在做事情的过程中,随时随地的向自己提问:

在这件事情中,有没有对我的行为产生影响的“套路”?

我采取的这个行为,究竟是基于自己的思考,还是被套路了?

如果我产生某个行为的原因,是由于受到了心理学套路的影响,那么,这个过程中,我的什么需求被激发出来了?

这样一来,你就能时刻保持清醒的状态。

也就是说,只要你知道了这个套路,这个套路就无法操控你和影响你了。

除非它升级。

当然,心理学套路也并不是完全不可取。


Uber所采取的一些行为设计学,如果以一种恰到好处的方式用在管理中,或许可以提升员工的工作效能,从而提升公司整体绩效水平

关键是,要掌握分寸。

比如说,Uber采用的其中一招是动态目标

出租车司机习惯每天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比如要挣到500块钱。但这种“静态目标”的效率非常低,因为司机一旦挣够了500块钱就不干了。

Uber的做法,是给司机一个“动态目标”。一个司机跑累了,他点击手机APP说我要下线,Uber并不会让司机马上下线。

它给司机弹出一个提示

“你今天只要再挣6美元,就能挣够40美元,你真的想现在就下线吗?”

等你挣到40美元它又会问你为什么不挣到60美元?

这种动态目标就好像挂在驴子眼前的胡萝卜一样。

其实,很多公司针对销售人员的管理机制也是类似的。

每个季度,销售主管和销售人员进行绩效面谈的时候,也会同时设定下个季度的销售任务目标。

如果销售主管觉得销售人员自己设定的目标不够有挑战性,太容易达成的话,就会鼓励他设定更高的目标。

假如,有这样一个办公软件系统,需要销售人员每个月把下个月计划要达成的销售目标提前录入进去。

所有销售人员录入的销售目标,都会在系统中自动汇总,然后呈现给他们的上级领导。

假设一个销售人员输入的下个月销售目标是:6万,然后点击提交。

正常情况下,提交之后,这个信息会到达他的上级领导那里进行汇总。

但是,系统并不会立刻提交,而是弹出一个信息

“你设定的目标只要再增加2万元,下个月你的奖金就能达到8000元,你真的想现在就提交吗?”

或者是:

“你设定的目标已经击败了80%的竞争对手,只要再增加2万元,你的业绩就会超越A同事,你真的想现在就提交吗?”

这两个信息所表达的意义是一样的吗?

它们能够达成的效果是一样的吗?

——不一样。

在第一条信息的提示下,你会根据自己想到达到的收入水平,结合你自己的能力情况来进行综合评估

也许,这个销售人员在接收到系统的提示之后,会重新设定目标,设定出一个他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销售任务目标。

这样一来,他就有可能通过潜能的发挥,来达到这个目标,拿到他想要的那部分奖金。

而第二条信息提示信息中,“你击败了80%的竞争对手”这句话,很容易激发出销售人员的成就欲

然后,系统再告诉销售人员,如果你再努力一把,就会超越谁谁谁。这个时候,这个销售人员的好胜心就会被“唤醒”。

这种情况下,不甘落后的他,很可能在情绪的影响下,设定出一个超越自己能力的目标。

但是,如果第二个月,他通过努力,没有达成这个目标,那么,“失败”和“落后”的感觉,给他带来的沮丧和悲观情绪,是需要一段时间去调整的。

所以,好的管理系统和不好的管理系统的差别就在于,好的系统会让你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估,而坏的系统会调动你的情绪,让你做出不够理智的决定。


得到APP里面也用了一个行为心理学的设计,就是勋章的奖励。

在“得到APP”完成一定的学习时间,就会收到系统颁发的各种勋章奖励,比如“终身学习”勋章,“以得服人”勋章,“得到大神”勋章等等。

这些勋章可以直接发到朋友圈去“显摆”,有些勋章还可以用来换电子书

得到APP里面有各种学习小组,你在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小组里面坚持打卡也能得到相应的勋章。

其实这些勋章都相当于是一个“挂在驴面前的胡萝卜”,你会为了得到这些勋章,不断的去尝试这个APP里面的各种玩法,体验各种学习方式。

当然,由于你在“得到APP”里面的遨游,可能给你带来各种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即使被套路,也心甘情愿

其实,这个勋章很像是公司每年都会评选的“优秀员工奖”、“最佳创意奖”、“服务之星奖”等奖项,每年年会上都会为这些获奖员工颁发奖状

有些公司还会给获奖员工准备一些徽章或者奖杯等可视化、可收藏的物品,来增添员工内心的荣誉感成就感

我以前在公司做培训管理的时候,也想过采用过类似的方法来激发内训师

最初,我们把内训师分成了三个级别,每个级别的内训师,赋予不同的课酬。内训师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升级。

每年也会评选“最佳内训师““最受欢迎内训师”等奖项并给予奖金。

原以为这样就能达到激发的效果,但实施下来,发现效果不明显

有些内训师对课酬和奖励并不感冒

原因在于,这类型的内训师多由高管、中层、核心技术人才等组成,他们的特点是:不缺钱、时间紧,追求心理满足感和关注度。

就像女人找老公一样,追求金钱的女人,你给她再多的爱也没办法,她宁愿坐在宝马上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而对于追求感情的女人来说,她追求的就是心灵满足和归宿感,就算再多的金钱和物质,如果心灵没有得到归宿,也等同于流浪。

所以我就想,对于内训师的激励,还是要因人而异,这类人对于物质金钱没有太多感觉,那他们追求的是什么呢?

——他们追求的是

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宣传推广来扩大他们在集团内部的知名度

比如,在会议室和走廊上张贴优秀内训师照片,做成讲师风采展;

比如,给优秀内训师创造机会,让他们到大学高校里面去开讲座

比如,在内刊/网站/OA系统中设置讲师专栏,专门介绍优秀讲师,请优秀讲师写心得体会刊登在上面,让他们受到学员的尊敬、崇拜和追捧

我们还创建了内训讲师人气榜内训课程人气榜,让学员来投票评选,在内训师队伍中制造出争先恐后竞争上榜的氛围。

这些方式都能满足他们求名的需求,所以这样一来,内训师的积极性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了。

因此,我们在设计激励机制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因人而异。


所以,行为心理学中的一些设计,如果运用到位,可以带来互利共赢的局面,如果没有分寸的应用,则有可能会把一些人套进去,给人们带来他自己都察觉不到的损失

有些时候,看似是独立自主的选择,实质上是被操控之后采取的行为。

因此,我们一方面需要通过学习,了解到一些常见的心理陷阱,有意识的去规避它们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在企业的运营和管理中,有针对性的运用行为心理学来达成目标,但是在运用的时候,一定要知进知退,适可而止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