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喜剧类型的电影而言,《最后的话》不是针对观众笑点狂下猛药的风格,所以片中不见任何极尽夸张的搞笑梗,但对话幽默,加上不时出现的莞尔片段,确让人不时嘴角上掦,噗哧连连。这种轻松的调性让行事风格和价值观落差极大的两大老少主角的互动少了点尖锐味,多了诙谐的趣味;此外,后半段的人生思考与两人交心的互动更让本片在欢笑中充满了感动的泪水,确是部值得细细品尝的小品佳作无误。
《最后的话》最大的卖点来自于控制狂女强人和有自主意见的讣闻小编之间的互动,所有轻松幽默的元素几乎来自于此。Anne与Harriet数度因为意见不合而杠上,其中的火花极为精彩。Harriet说话一针见血又夹枪带棍,Anne心中忍不住厌烦,却又因为Harriet直指问题核心而被说得哑口无言。这当中有点意气之争的戏谑,也有隐藏在尖锐言语下的人生见识,更有新时代老传统的处事风格所激荡出的意外惊喜。
印象中有一幕很有趣,Anne去拜访Harriet亲友时,众人对她说出最好的评价竟是”If she should be dead, that would be nice for the world ”,甚至那位牧师说出”I hate her so much ”时,在看似一幅坚守「我不能违背不说谎」戒律的正经八百之下,却让我强烈有种「我早就好想痛谯她一顿,但口出恶言有违宗教体统,现在总算让我等到炮轰的绝佳理由了」的令人发噱之感。
《最后的话》在剧情核心方面亦有既温馨又写实的刻划,在两人磨擦不断又笑料百出的相处过程中,其实是个「相互了解」和「面对自已」的内心探索之旅。Harriet和Anne从两看相厌,纯粹建立在各取所需的交易关系上,逐渐发现双方的优点,进而相知相惜。《最后的话》在这方面的描写相当自然,毫无刻意的凿痕,顺着剧情的脉络,很温柔地将两人的态度转变做了动人的呈现,配合不时出现的诙谐情节,可谓是笑声中有感动,感动中亦有以下省思之处:
第一,我们生活中或多或少有这种人,做事认真又吹毛求疪,综观全局又注重细节,讲求原则又能因势制宜,加上一次又一次的成功经历,便渐渐变得自我中心,说话虽不是恶意攻击,但却不留情面,直指问题核心。因为对他们而言,做人际公关比不上解决问题来得重要,所以我们「理智上」会觉得对方所言甚是,但「情感上」就会忍不住靠北「这是哪里来的机车王?」。对于这种「做事成功」但「做人失败」的类型,当事人绝对有不可否认的责任,但是反过来想,我们之所以会赌烂这种人,除了他/她的态度不佳之外,是不是也因为自已无法直视自已的愚蠢与缺陷?所以就顺水推舟将一切不悦全部坦到对方上,反正一人说不算,但众人同声共气就成了「客观事实」,除了可以当作情绪上的渲泄口,又可无需承担改善自已所带来的不确性,而继续安逸的过日子。
第二,我们都有编织梦想的能力,但有时也缺乏承担失败的勇气,结果里足不前。片中的 Harriet一出场就是「事业成功」的女强人形象,但从各角色对话中可得知,她初入职场时的工作环境,其harsh的程度可能比她尖酸刻薄的言语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可推知她的成就定也非一路平步青云。也因此,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离成功更近一步而已,因为发觉了之前忽略的关键;更因此,Harriet的成功是什么?也没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过失败的路,最后只剩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成功」了。所以,片中那句「 「不要安逸地过一天,要让每天都活得很有意义」的台词,才会如此具有撼动人心的冲击!
第三,人生一直都有「重开机」的机会,先不论Anne最后终于埋葬了过去没有活出自我价值的自已,即使是离死不远的Harriet,过去的个性不知伤害了多少人(虽然有些人是刚好而已),但在人生的最后关头,连讣闻都要控制的行为,与其说是不想「没没无闻而死」,倒不如说是想让「自已被忽略的美好一面」重新被众人所欣赏,是一种「对自已过去的选择所付出的代价」的自我救续与「因此而不经意而伤害了他人」的关系修补。仅管这方面还是表现得很强悍,但强悍中没有过往的冷酷,却多了真诚待人的温暖。
最后值得一得的是, Anne在Harriet的告别式,热泪盈眶着说出对她的思念和感谢。因为Harriet的「遗爱」(不管是什么形式)终于为Anne的人生注入了勇气,使她终于有了活出有意义的每一天的动力,Harriet也终于在赢得众人谅解或友爱的情况下离世,这等于是改变了原本应该以「众人厌」的形象划上人生句点的结局。这一段拍得毫不洒狗血,却又将感动一丝丝地传入观众的心中,老实说这一幕真的给了我一股余韵无穷的暖意。
当然,这是个励志的电影,更是个温暖的故事,在轻松又欢乐的气氛里,片中的主人翁代替现实中的我们完成了救续与成长,这就是电影,本质就是一场梦,但梦与写实题材的结合,让我们在观影的同时,也完成了治愈。因此,出了戏院之后,也就更有动力去面对生活中枯橾乏味的难题,或许也能将黑白的现实化为更接近理想中的炫丽也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