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诗网 >浪漫情话 > 正文

骨子里的浪漫

来源:情诗网    2021-01-15    分类:浪漫情话

 


 

        风吹干了你的泪眼

      花,散落在我的心间

      雪,遮住了你的尘缘

      月,温情着我的期盼

      惊涛骇浪

      是多么豪情的寒暄

      烟花漫天

      是最激情的呢喃

      骨子里的浪漫

      从年少轻狂到地老天荒

      用岁月无情的画卷

      卷走了稚气的容颜

      骨子里的浪漫

      从目光如炬到深情款款

      用生命无常的变幻

      幻化出素面的尊严

  这首歌词很喜欢。它是由张多福执导的电视剧《我叫王土地》的主题曲。该剧由林永健、曾虹畅等人主演,主唱周权,作词王光、田然,作曲李柏。电视剧没看过,歌曲也没仔细听,但歌词却很好,尤其喜欢“骨子里的浪漫”这个标题。

    那么,什么是骨子里的浪漫呢?

    现在很多女孩择偶有一个重要条件――有情趣,懂浪漫。我不太明白她眼中的浪漫究竟如何定义?是每个纪念日或对方生日送上数字玫瑰(或9、11、99、520、1314);还是拉上巨大横幅大写“***嫁给我吧”及“***我爱你”之类吗?抑或绵绵情话,烛光晚餐,巧克力、钻戒,沙滩“I  live  you”?……

    似乎浪漫总离不开夜店洋酒,离不开光影涂鸦,离不开肉麻短信,离不开香水、钻戒,离不开音乐舞池,离不开玫瑰、巧克力……

  这些也许是挑逗小姑娘的高级手段,用的不一定是感情,玩的可能就是个技术。现代人所谓的浪漫其实很多都变了味,做的是形式,玩得是表面文章。我更欣赏古人那深入骨髓的浪漫,它毫不做作,浑然天成,随人气质而生,伴他终生到老。不会随岁月消退色彩,不会因年龄而变质变味,这就是骨子里的浪漫。

  骨子里浪漫的人重自我感受,关注个人内心。这些人一般充满幻想,富有诗意。他们纵情肆意,烂漫不羁,这种随性深深浇铸在血液里,刻印在肌骨中。一思一念,一言一行深深烙上浪漫的痕迹。

  它是王徽之的“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安道邪”。夜色如此美好,心情如此美妙,此时的徽之突然就很想念他的好友戴逵(字安道)了,可是安道住得有点远,然而思念却来得有点儿急,不分时间,不分地域,不分方便与否。于是命驾轻舟,一夜紧赶,月色如水,一路伴徽之前往。天亮了,月儿下山了,安道家就在不远了,可是徽之的兴致却没了,突然掉头而返,至于要不要见安道,已不是友谊不友谊的问题了。依心以行,据心而止,魏晋人的风骨就是这种刻在骨子里的浪漫。不拘小节,傲视礼俗,纵情任意,随心随性,是他们的共性。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同样彰显了这种骨子里的浪漫。窗外暮色四合,风雪肆虐,室内绿蚁新醅,红泥火炉,温暖如春。叫人温暖的不仅是新酒火炉,还有如春的诗情,浓烈的友情,更有那刻在骨子里的浪漫哪!想必刘十九接到老白的诗后,必当驱车前来,哪怕雪大风狂,天寒地冻,也阻止不了他赴一场浪漫约会的脚步。

  骨子里的浪漫是李白的“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花烂漫,山林幽静,幽人雅致,推杯换盏,意气相投,你来我往,开怀畅饮。直喝得酩酊大醉,醉中仍不忘再约明日饮局。此情此景,让我想到“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不羁李白;想到“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将进酒,杯莫停”的放旷李白;想到“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散发弄扁舟”的性情李白;想到“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的可爱李白……其嗜酒也如此!其率真也如此!其性情也如此!

    这种浪漫,这种不羁,这种随性,我还能想到袒腹东床的王右军;想到穷途之哭的阮籍,想到半僧半俗,半情半圣的苏曼殊……他们皆真性情,少做作,能活出自我,活出真我。

    骨子里浪漫的人与生俱有一种至深至纯至真的情感。这种情感叫他们热烈的去爱亲人、爱人、友人。

  想念是件苦差事,然而我总是情不自禁。跨越时空,跨越年龄,跨越生死。有思可想,有念可怀是一种幸福。如果说两个人的相思是一种圆满和幸福,那么一个人的思念,即使孤独寂寞,但也甜蜜刻骨。

  因为心有彼此,所以即使天涯海角依然若比邻而居;只愿君心似我心,不负我相思意,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又何妨?虽然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若能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亦是生生所求。这种刻在骨子里的爱和浪漫能超越千山万水,缩短流年光阴,让心不再流浪,让爱从此永恒。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能在茫茫人海中遇见你真好,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骨子里浪漫的人相信,只要为了爱,衣带渐宽,人变憔悴又如何?他们坚守“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相濡以沫;他们相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心心相印;他们愿意“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得成比目何辞死,愿做鸳鸯不羡仙”。问世间情为何物?却叫这些骨子里浪漫的爱人们生死相许,哪怕天上人间。

  没有你的世界总是孤独灰暗,千山暮雪。曾经沧海今再难为水,除却巫山从此不是云。这种骨子里的爱和浪漫,不仅是朝朝暮暮的卿卿我我,更是长长久久的生死相依。

 


骨子里浪漫的人热爱自然,渴望物我合一,渴求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真正浪漫的人爱自我,爱家人,亦爱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大自然。古人云:天地为逆旅,人和自然万物只是其中匆匆的过客。很多人渴望与自然和谐相处,珍爱美好风景,珍惜美好光阴。许多文人骨子里所表现的这种天真烂漫是不可多得的成人童话。他们童心未泯,纵情美景,行千山,涉万水,游胜地,是为将美好永镌心田。他们对这种美的珍惜、执着,甚至平等对话的姿势,让世俗之人不能理解。

  怕与美好失之交臂,他们“秉烛夜游”;惜美,爱美,能让诗人“惆怅阶前白牡丹,夜惜衰红把火看”;为把美留得更长久些,苏轼“唯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是我最喜欢的文人,没有之一。他性情豁达,乐观,由衷热爱自然。如果说王维的山水诗只是标榜借山水隐退的话,苏轼却是将山水自然作为自己的爱人看待,称得上是一个真正骨子里浪漫的男人。他笑对苦难,乐对挫折,躬耕东坡,宁可食无肉,亦不可居无竹。“春宵一刻值千金”因为“花有浓香月有阴”;他爱朋友,爱家人,爱大自然的一切。侣鱼虾,友麋鹿,驾一叶扁舟,举匏尊自饮,赏山间明月,沐江上清风。视明月和清风为上天赐予自己的最珍贵宝藏。这种热爱,这种平等发自内心的真诚,不同于王维如老僧淡定的孤寂和清冷:虽有情,但不深情;虽有意,但不赤诚。“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道出了身处异地却渴望团圆的中国人心声。

  “明月”成为中国人诗歌中最能够表达浪漫相思的意象之一。“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片深情托付千里明月,替代他陪伴孤独远去的朋友;明月是李白最好的朋友,孤独寂寞时邀月做伴喝酒;思乡怀亲时,举首遥对明月寄相思;甚至至死时,都要死在水中明月的怀抱里。这种浪漫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令人向往叹服。

  骨子里的浪漫是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天真;是欧阳修“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无奈;是李清照“海棠依旧”“绿肥红瘦”“人比黄花瘦”的伤感;是宋祁“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的祈祷;是张先“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的感喟;是李白“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的深情……

  人不浪漫,便难深情,又怎能写出如此“情深意重”的词句呢?皆是源于对人生对自然发自内心的热爱呀!不浪漫在骨子里,怎会有如此精词绝句流传后世呢?骨子里浪漫的人即使不跋山涉水,亦将千山万水收藏于心。他们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腹中有乾坤,骨子藏深情。

  今天很多人的浪漫行为之一便是追逐所谓的“诗和远方”,他们打着旅游的旗号,名义上走南闯北,登高望远,寻芳探幽,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是摆个pose,“到此一游”。“上车睡觉,下车拉尿,景点拍照,回来全都不知道”是对这些人最形象的描绘。他们未能发自内心去热爱,去感受,去思考自然,并与之交融,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旅游只是走马观花,是肤浅做作的,并不是真正的浪漫。

  骨子里浪漫的人关注自我内心感受,重视亲情、友情、爱情,热爱天地万物。对己,对人,对物,无不深情而执着。这种性情和浪漫不是写在脸上,说在嘴里,而是刻在骨子里,镌在灵魂中,与生俱来,至死不休。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