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9日,全国首档说话对战节目《奇葩说》在爱奇艺正式开播,于2015年2月15日第一季完播。最终,“奇葩女王”马薇薇获得了冠军,对于马薇薇其人,最开始熟知她是在《超级演说家》中,决赛中与刘媛媛的对决中我才知道她的。对于这么一位能说会道的“女奇葩”,我是一直觉得她的气场有点过了,所以会给我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自然,我也不是特别喜欢她的那一类人,另外一点,她在节目中的有些言论,其实是在进行人身攻击,这个我觉得是极其不可取的,因为一个人的胜利从来不应把别人作为代价。当然,她在节目中所展现的能说会道,犀利的语言,的确是值得我为之钦佩的,也许是我的确达不到她那个高度,所以只能够望其项背。
再来谈谈看完所有剧集后,印象比较深刻的几期的感受。
第一期海选中有一个清华的博士生梁植,在节目中的表现的确不怎么样,作为同门师兄的高晓松义愤填膺般的说了这么一句话:“你其实就像老北京人经常说的那一类人,我干什么成什么,但我啥也没干。”引得现场爆笑一片,然后他还讲到作为名校的高材生,目标不应该是为了找一份工作,国之重器,是应该让这个国家相信真理的。他也提到如今的大学现状,很多大学生,读书仅仅是为了找一份工作,当他回清华演讲,讲了一大堆诗和远方的东西,最后别人问他毕业后该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他气得再也不回学校演讲了。
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参加工作半年的我来说,对于大学的现状,因为是过来人,我也是深有了解的。总体来说,如今大学教育的整体质量是在下降,受多方面的影响,而导致的结果。而当父辈们总在为下一代包办的事情越来越多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往往会迷失方向,特别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的时候,很希望找到一些为自己引路的人,作为我们这一代的亲历者,是能够理解的,但如高晓松这一代而且又特别优秀的大师级人物是不能理解的。因为相同的事情出现后,不同时代的人解决食物的办法是大相径庭的,这也受当今社会整个主流价值观影响所致。因为有了太强的依赖性,所以习惯了每件事都是问别人,但其实有些问题,别人也不能帮助解决,所以有时候,求人不如求己。
八强争霸的第二场,讨论“炸一命抵白命,该不该炸?”现场观众绝大部分选择该炸,作为我这样的凡夫俗子,我的选择和大多数人会是一样的,该炸。但整场辩论听完后,我内心受之于深深地颤动,我为自己的这种苟且而羞愧,在生命面前,人人都应该是平等的,值得尊重的。我们都没有任何理由去剥脱他人生命,这种最基本的真理,我竟然被私心填满而忽视。这一场,是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场;这一场,是唯一没有淘汰选手的一场;这一场,是我真正流了泪的一场;这一场,是改变我固有的以为正确的价值观的一场。
由此,我联想到如今的学校教育,在我小时候,赖宁、邱少云、黄继光这些英雄事迹占据了书本好长时间,其实这传达他们英勇爱国的精神,但翻转过来看,他们的生命权得到了足够的尊重吗?显然没有,是因为国家没有给与他们这种尊重,大概也是选编教材的人员看到了这些价值导向的不正确性,所以如今的小学教材中,这些英雄事迹的文章已不见其踪影。再者国泰民安,科技昌国的今天,我们提倡智勇,而不仅仅是英勇,这是世界运动的产物,任何一个不适应时代主流的价值观都应被时代淘汰,因为全盘接受,不如不接受,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是时代的要求。
《奇葩说》看完了,偶有小感,特此奉上,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