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的经验教训曾告诉我们:做人呢,多听少说。甚至还有事实来证明这句话存在的真理,比如这句:上帝给我们两个耳朵,一张嘴巴,目的就是让我们多聆听,少说话。
日常生活中这类场景是不是有点熟悉:刚考完试,特别是在你们考砸了的时候,班主任怒火冲天地站在讲台上,往往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就是少说了一句话,你们就成了这个样子……;又比如:怎么办?刚才跟老大解释的时候,我太紧张了,噼里啪啦地说好好多,但少说了一句最关键的,是不是死定了?
我们每天都在说话,既然多说有多说的麻烦,少说有少说的烦恼,那到底该如何说?如何说别人才会愿意听?如何才能说到点子上?如何才能说的有分量?
美国著名的政治和商业语言策划大师弗兰克·伦茨在他的《说话的力量》一书中提到了三字诀窍:「简」、「信」、「序」。
「简」包含了两个意思:简明、简化。简明是什么?顾名思义,就是措辞表达简单、明了。
现代人时间宝贵,一分一秒都不想耽搁。比如你想问一个问题,前面噼里啪啦地说了一大堆不着边际的话,表面上看你似乎是在做铺垫,实际上则是废话连篇。假如是熟人,自然是不需要你的铺垫;若是不熟的,你铺垫估计也没啥用。还不如礼貌且直接简洁明了地提出你的问题,相比而言,后者让你获得答案的可能性更大。又比如,你特别累不想回家做饭时,与其跟老公又是说他每天玩手机不做家务,又是说他赚得没有那个谁谁钱多等等,其实还不如一句:老公,我累了,咱们今天出去吃好吃的,效果来得快,来得好(一不用吵架,二增加生活情趣)。
想要简明,有个小技巧:表达时多问自己一句,“对方是不是能秒懂?”如果不能,就换一个更简单的词来替代。我们在表达自己的时候,也是小胜于大,短胜于长,易胜于难。换句话说,能用短句就不用长句,能用三个词说清楚,就别让第四个词出现,能直截了当口语化表达的,就少用书面语言。
「信」也代表了两个词:可信和信念。
记得听过一个《曾子杀猪》的故事。说是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儿子哭闹着要跟去,妻子就哄他说:“你在家等我,回来给你杀猪炖肉吃”。孩子信以为真。妻子回来,见曾子正磨刀准备杀猪,赶忙阻拦说;“你怎么,你真的要杀猪给他吃?我原是哄他的”。曾子认真地说:“对小孩子怎么能欺骗呢?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影响,我们说了不算数,孩子以后就不会听我们的话了”。他果真把猪杀了。
虽说我们做不到曾子那样言出必行,但我们起码可以做到,当你无法兑现承诺,或者预感到不能及时完成约定时,可以提前告知对方,让他有一个心理准备,并且自己努力缩短滞后的时长,加快事情的进展。
其次是信念。越王勾践怀着强大越国,灭掉吴国的信念,在吴国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回国后,每晚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并在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最终实现梦想,灭掉了吴国。
信念的力量是无穷的。
「序」是指顺序。
说话时的顺序非常重要,顺序不一样,人们的理解也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不尽相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你要说一些消极的、负面的事情时,你要先告诉人们“原因”,再告诉他们“后果”和“结局”;当你要说一些重要的事情时,先说“结论”和“决定”,再解释“原因”。
我家熊孩子,这次考试有一门成绩较差,害怕我告诉他爸爸,老早就给他爸爸打电话汇报结果,回家我看见老公破天荒的没发火,奇怪的问:你知道孩子考的怎么样吗?“知道”。(知道还这么淡定,我开始不淡定了)于是我接着问:他怎么说的(以为孩子没各科都说)?孩子爸:这个暑假准备去学书法,说是字没写好,语文79分,其他两门考还行,数学100,英语96。怪不得老公都没有生气揍他,这小子还是有点脑子的。不仅知道先说坏消息还找理由,还解决办法,然后再说好消息,消除坏消息带来的影响。我是不是该为他的情商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