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大约一周的时间,我“兢兢业业”地写了九千字小说,三章不到,深刻地体会到了写长篇小说的不易。
写长篇,必须先对全局有个大概的构思,把世界观理清楚,整个大背景和历史环境如何,人物性格背景如何,情节矛盾线索如何,第一段从哪里开始,人物怎么登场,后续如何发展,林林总总,实在也挺让人头疼。相比之下,文笔其实是次要的。
我写小说算是很慢很慢的,因为一直以来我的写作习惯就是没办法事先把整个框架搭完整再开始动笔,包括高三写作文也是这样,这曾经让我很头痛。有很多教程都说应该先写大纲,越细越好,再写就不那么累了,也不容易推翻重来。
这学期的第一堂写作课,老师给我们讲了两种写作模式,一种是花园式的,一种是建筑式的,前者更为随性,在动笔的同时搭配各种要素,后者更为严谨,事先画好图纸才动手。老师问我们,觉得自己是那种形式的?
当时我坐在第一排的正中间,毫无悬念的中奖了。出于某种诡异的心理,我说自己时而那样时而这样,这取决于我是在写散文随笔,还是应试作文或者学术文章。其实我逃避了这个问题,我自己内心深处清楚,本质上我干不来建筑师的活,仅有的那一点提纲能力,全是从小到大各种应试作文训练出来的。
这两种写作方式各有优缺点,实际上并无高下。
高二的时候我写过一篇九千多字的短篇小说,我花了两个星期把整个故事理顺,写好简略大纲,在心里把整个故事过了一遍。然后我开始动笔,用了不记得是十几个还是二十几个小时把全文写出来,确实中间少了很多磕绊,那也是我第一次体会到一切尽在掌握中的感觉。
同学们出于对我辛苦付出的赞赏和鼓励,给的基本是正面评价。又为了不显得自己敷衍,他们也极尽温和地给我提了一些意见。其中有一位同学非常犀利地指出,故事顺畅,框架完整,想表达的内容很多,有点模糊,给人的感觉有点散(大意)。老师点评的时候给我进一步指出,这么多的字数,花了太多精力在情节和内容上,力不从心是正常的,所以显得故事神有点散。
我恍然大悟。
当我冷静地安排好各个角色去做他们该做的事情时,我自己的情感被消耗了,只剩下我急于表达的思想,在臆想出来的情节里苍白地呼喊。
于是,在此后为数不多几次写小说的经历里,我努力地去平衡各种要素,把个人的创作欲望放在首位。我必须对自己的故事有感情,有期待,才能让这个故事有凝聚力,有“神”。当然理论如此,实际是很难的,一方面这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另一方面,写作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忐忑的自我怀疑的过程,稍微有点追求就会这样,往往刚写好了一段,转头就会怀疑行不行。
讲自己的故事或者其他真实发生的故事对我来说远远没有自己创造一个故事难。这是一个信心的问题,毫无疑问前者的生动与存在感你不需要怀疑,这也是一个想象力的问题,凭空创造一个人物,想要让他有血有肉,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此外还有情节的趣味性,文辞通俗与文雅的程度的拿捏等等。
但我还是在写。
一方面这是对自己想象力和文字表达的锻炼,另一方面,当你触发一个新的场景和人物,脑中自动补全一系列前因后果,看着整个场景逐渐丰满起来的时候(不管这是自我感觉良好还是真的这样),心里会有一种奇妙的快意。那种感觉,可能就是创作的愉悦。
说来说去,最重要的一点没讲,那就是坚持。一个故事,不管前面写了多长,没写完的话,故事本身和锻炼效果都会大打折扣。我目前最大的愿望,就是未来半年我能把这个长篇写完。就目前的进度来看,大约在10-20万字以内(注意这是一篇没有文学性的网络小说),这个字数对很多小说来说不算什么,不过对我来说是个大工程了。
万事开头难,这头我开了好几次了,希望这次能坚持到底,我相信后面会越来越好的。
【沙发】
啰里啰嗦,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