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姐:
我是一个小学老师,一直关注您的博客。今天跟您交流,是因为我们有相似之处。我儿子目前在XXXX大学(985重点大学)上学,大二。大一第二学期和大二第一学期挂科很多,辅导员建议我这学期陪读。我节前来到XX市,开始陪读。
去年暑假,我们已经意识到挂科严重,所以整个暑假儿子除了支教一个月,看似在家学习,但是开学后补考一科都没过。上学期,我跟他爸为了督促他,先后来xx市几次,当时告诉他千万不能再挂科,不然后果严重。也跟辅导员交流,辅导员也跟着关注孩子。
但是上学期末,六门专业课都没过。寒假回家,问他原因,他也不明白。我感觉是,他没有动力,从思想上根本没有改变。玩游戏、玩手机,虽然没上瘾,但是消耗大量时间。我记得您儿子曾经休学一年,原因是他自己对前途很迷茫,不知道后来他如何惊醒了?能面对现实努力了?
我孩子的成长过程可能跟您儿子大致相似。从小在我监督下,小学中学一步步努力,确实走上坡路。也从来没有过别家小孩的逆反,一直比较懂事,上了大学后,我也觉得该放手了,所以再也没操心,想着他自己肯定会平衡好学习与生活。没想到目前事态严重。按照他们学校的学分规定,他目前属于学业警示阶段,一旦本学期再有挂科就会到退学试读阶段,再没有改变就会被退学。我们也跟他谈了好多次,他也知道,但是行动上没有改变,没有背水一战的样子。这是我目前最困惑的事。如何让他从行为上奋起?不再拖沓懒散?
所以求助春天老师,您给支个招,或者把您儿子当年的变化讲给我。同为老师同为母亲,我相信您非常理解我的心情。那就等老师有空,深聊。谢谢!
小草妹妹:
你好!你儿子的情况可以说,和我儿子基本相似,甚至比我儿子好像更严重些。故对你此时此刻的心情完全理解,感同身受。我儿子当初要休学时,辅导员是不同意的,认为他可以坚持继续读(挂三科),但儿子自己坚持要休学,要缓冲一下情绪,调整一下状态的。就你儿子目前情况说,比较严重,他自己内心也非常痛苦,这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家长就不要逼他了(防止抑郁症)。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思考过这个问题,原因就是高考考的太好了,他爬到了他只有跳脚才能保持的位置(我儿子也是这样的),但人不能总是跳脚站在哪里。总要双脚落地才是常态,才会会舒服。或者说,中学阶段,我们家长给予的帮助太多,他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现在周围的同学比,有欠缺。
所以当他扶着走路的人梯被撤掉,单独行走时,就应付不了,或者说,需要有过渡期来适应。但这不是孩子的错,是我们过多的外力推动他站到了他难以保护持平衡的位置和高度。如今他努力学习也无法改变处境(必须像高考一样努力,时过境迁,但多数人已做不到),于是他放弃努力,选择逃避(能理解,人遇困难时的普遍选择)。从你的叙述中,看到你们夫妻该做的也都做了。但这是小药,对病情严重的患者已经不好使了。必须采取“壮士断腕”的大手术方可见效。
方法一:降级转专业,降低专业难度,换一个他喜欢并擅长的专业,说明这个专业他不擅长,学习起来吃力。
方法二:转学校不换专业,到一个比这个学校次一点的学校。减轻他的心里压力,我儿子现在寝室里就有一位室友是去年上海交大降级转来的。他家是背景北京高知家庭,啥也不差那种。今年毕业他就出国留学读硕士去了。遇到问题稍作等待与停留,再重新上路,前途也会是一片光明的。人生既然都要经历挫折,早挫折,比晚挫折要好,因为还有大把的时间去弥补、去修正、去改进。
不改变孩子的学习环境,已经根本不行了,必须让我们家长抛弃面子,和孩子一起承认暂时的失败,接受失败,勇敢面对失败!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尽快扭转局面。
方法三:选择他喜欢的爱好,比如,唱歌,跳舞,画画,健身等一技之长去专门学习,改善心里状态,用特长来增强自信心。也就是搬开他心里的大石头。让他重新焕发朝气、勇气。先不谈学习之事。磨刀不误砍柴工,不能一气呵成的学业,缓一缓,放一放也是有必要的。就像我们爬山,有的人体能好,能一鼓作气冲到山顶;有的人身体差,就需要中间停顿休息一下,恢复体力,才能继续,最后也同样会成功登顶,一览众山小。
我认为,一个有爱好和特长的人,一般不会“堕落”到哪里去,就怕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就遭了。
下一步要做的就是与孩子商量,以他的意见为主,尊重他的心里选择,千万别硬逼孩子(小心出现心里问题,到时追悔莫及)按着家长的意见办。他学习(爬山),累不累只有他自己知道。一旦选择好,家长负责具体运作即可。
据我了解目前大学生心里问题有上升趋势,但还没得到社会、学校,家长的足够重视和妥善解决。我个人认为:如今大学生的各种问题一点不比中学生少,甚至问题更多样复杂,因为他们所面临的环境要比中学生纷繁复杂的多,此时他们又没有了班主任老师和家长的人盯人管理,一切问题都需要自己来面对。能力差的、独立性不强的人立刻就蒙圈了。
按年龄划分大学生属于成年人,但他们判断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却不能一下子就变成年人那么娴熟,需要慢慢过渡、锤炼、提升。不要着急,慢慢来,一切阴霾总会过去,拨开云雾见晴天的日子在不远的未来等着我们。
就说这些吧,看看对你及你的孩子能不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