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诗网 >情感咨询 > 正文

心理咨询师如何自我提升?

来源:情诗网    2020-11-13    分类:情感咨询

文/田凯  2018.10.3

有人问我,成为心理咨询师一定要接受个人体验吗?

最开始的时候,我会毫无怀疑的肯定:当然了!没有体验怎么知道其中的奥秘?怎么知道其中的过程是怎样发生的呢?

今天我再次面对这个问题,居然不知道怎么回答,我可能追问一下,你想要怎样的体验?是学习性的还是个人成长的?是长程的还是短程的?清楚了自己的需要之后这个答案显而易见的。

在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中,我也被很多人问及:你的体验师是谁?你给我推荐一下?你体验了多久?好像是体验等于咨询功力。事实上,我甚至可以说,我的咨询能力与个人体验几乎一点关系没有,我的咨询能力来自大量的感受性训练和督导,其中对语言的精细化训练(句对句训练)帮助很大,其次是完整具有广度的参考模型。

      首先我是支持体验的,体验是重要的,但是非必须的。好的体验带来的是两方面的进展:生命力流动和关系流动。生命力流动指的是:一个人可以自如的实现、投注他的生命力到目标、自我实现上。关系流动是一种弹性的应对模式,自如,自由自在而不逾矩。

除了个人体验可以提高个人能力外,我们是否可以借助其他方式来提高自己呢?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是很清晰的!

八风不动,指的是自体稳定感。

哪八风?苦、乐、得、失、毁、誉、讥、称

就是说这八风吹来,人就变得虚弱,又被称为弱己八风。这八风可以借助察觉念头来运用。

第一:我要快乐,(乐)

反身问题:我做什么是要得到快乐吗?

心理咨询师,首先在面临访客的时候,心中需要做好“可能会不顺利”的念想。如果心里想着我可以顺利的咨询进展;或者是我希望从访客那里获得快乐、体验、成长,这些都会影响咨询师的稳定,这样他可能会变得不中立,会无意识的去诱惑来访者,让其满足咨询师的需要;咨询师自身的功能也可能会受到影响。对访客某些过去的暗在部分,咨询师不能直接面对;对于访客带来的破坏性部分,咨询师可能采取防御方式。这些都会阻碍了治疗。

咨询师生活中也可以借此来练习觉察,“我做XXX是希望获得快乐”。这个念头可以觉察。事实上,当放下这一个念想,快乐往往更容易获得。放下追求快乐的念想,去和影响干扰自己的事情呆在一起,更有利于进步。从由乐行到向苦行――溯流散乱之因。

第二:我要离苦,(苦)

反身性问题:我不做什么是害怕受苦吗?我做什么是要逃离受苦吗?

咨询师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遇到三苦,这是行业特色。个人成长之苦;学习之苦;实践之苦。苦是指需要努力和付出。个人成长之苦,会体现在个人主体、亲密关系(家庭关系)中。个人主体在成长中会经历职业认同(钱)、情感、自恋、面对死亡的修通过程。亲密关系会涉及到伴侣关系、家庭情感等。

学习之苦,分两类:知识性学习;感受性训练。前者需要花时间大量阅读,或者跟随系统理论带领;后者则需要专业训练。咨询师是以话语为载体、以自身为工具的职业。

实践之苦一个方面是开始从零到做个案,这个阶段很不容易;另一个方面是和访客工作的。很多人说访客带给自己多少的益处,这些大多是在度过了这段艰苦反身之后的感言。

第三:我要得到,(得)

反身问题:我做什么,是要获得什么吗?我的需要是什么?

咨询师也是人,也会有需要,比如要以此工作谋生,需要获得费用;日常生活也有情感需要、也有自己的欲望;咨询师也有维护自己的自恋;咨询师也会面临亲人生死离别等种种。正是咨询师以同样为人的身份加入,同时也要减少自己的个人主观倾向带给咨询的不利影响,因此清晰的界限设置产生了。

得到应当是需要时刻去觉察的,即使不想着得到什么,很多时候也会无意识去“得到”。在和访客的工作中,容易失去中立性。

第四:我害怕要失去,(失)

反身问题:我做什么,是害怕失去什么吗?我害怕的是什么?

害怕失去是虚弱自体力量的重要因素。咨询师会因遇到访客的投射,而不自觉认同。有的来访者会说:你真是没用的。咨询一点用都没有。你这样我就不来了。。等等。咨询师如因担心失去访客,就会陷入拒绝或者诱惑中。

我们喜欢得到,得到了会证明自己,会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有时候访客有很多变化了,已经走过了那个转化时刻,咨询师也要看到这些,欣喜的目送其离开。

害怕失去,有时候咨询师会感到焦虑。尤其是开始咨询的时候,很难放松下来。经常观察生活中我们害怕失去的内容,会发现我们其实可能很多时候都在为了它而做事情。一位妈妈目送孩子离开家门的时候,跟他说了多次,走路要多看车,要小心,尽管孩子已经20多岁了。这位妈妈就是因为“害怕失去”而这样表达,很可能的结果是孩子感觉到烦躁无聊。

我要得到当面赞美(誉)

反身问题: 我做什么是要获得赞美吗?我为什么需要这个赞美呢?

咨询师需要放下自己的自恋,面对来访者,留意自己对自己的认同。对自己的认同应当是在生命的位置而不是职业、名誉等外在。一个人和另一个人是生命和生命的相遇。因为不需要赞美而无有挂念,这样的回应和陪伴是高质量的。

我们自己是需要赞美和回应的,这些赞美和回应从儿时就开始了,这是孩子信心和自我感觉良好的来源。对于成年人的我们,也同样面临赞美的需要。

我害怕被人毁谤(毁)

反身问题:我做什么,是害怕被人攻击或者毁谤吗?这个攻击会让我怎么样?

咨询工作中,咨询师会遇到移情、投射等情景;遇到严重的访客还可能被攻击,这些攻击包括直接的和隐性的,很多时候,这些攻击是访客对过去某个重要他人的,此刻到了咨询师身上,是过去重要的关系重现。这个时候需要咨询师克服担心和维护自己自尊的需要,更多的看到访客表现以及背后的动力原因。在生活中经常去觉察:我什么时候害怕被人毁谤呢?可以更多的看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提高的地方。

我希望获得他人背后的赞美(称)

反身问题:我做什么,是希望获得人群的赞美吗?这个赞美是怎样的?为何需要这个呢?

咨询师在工作中,也会希望获得被认同;心理咨询的工作也同样是一份工作,像所有的职业一样,都希望被喜欢认可。不同的是,咨询师工作者在咨询中需要通过自己的情绪感受体验帮助访客清晰问题的起源,自己的希望会容易让咨询师失去判断,或者因为自己的需要出现行动化、防御等阻碍咨询进展的困难。还有就是希望获得赞美容易让咨询师过多消耗,这个需要背后有自己需要自体稳定的镜映的部分。正好的赞美需要和特别需要是不同的。经过一些觉察和练习可以对自己有觉知。觉知很多时候是比本身需要与不需要更重要的。

我害怕被别人背后毁谤(讥)

反身问题:我做什么,是害怕被人背后议论什么吗?这个背后的议论是怎样的影响?

有的人顾忌的是名声,是身后的名声,俗话说雁过留影人过留名,这些对于一个人维持自体稳定感是重要的。这个名声一个方面是提高了职业伦理设置的保护和约束;另一个方面如果过于在意也是会限制咨询师的创新和发展。弗洛伊德是从内省觉察出发,结合现象学发现了潜意识的一些规律;科胡特是从实际工作出发,以临床实践导向创建了自体心理学;在他们开始的时候都毫无悬念的受到各方质疑,甚至科胡特本人连自己昔日的好友同事都不正眼相看。

一些补充

上面八种都是对内心的觉察。有时候,有朋友会问,我这样,我就做到XX了吗?我就不做什么了吗?这里我的一个理解是心和行的分离。心,就是觉察到了什么,然后怎么做,选择怎么做是自由而清晰的。比如有一个人打了你一耳光,你觉察到那个瞬间自己是被贬低的、被攻击的,你领悟到那一刻你自己的愤怒和愤怒的缘起——也有可能是感到莫名其妙的;之后你选择是保护自己远离这个场景还是要打回去,你都是清晰的,这属于行。很多时刻我们陷入情绪-行动的立即反应中,会造成很多误解和伤害。

这些练习还可以提高个人的生活工作品质。“在感受和反应之间有一段路,这段路的距离会决定了生活品质”。经常的练习会提高稳定感和胜任感。

给访客用的咨询体验量表—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咨询师

1 和他/她相处我很自在。

2和我相处时他/她很自在。

3他/她比较随兴,不拘小节,不会拘泥形式、不知变通。

4他/她不把我当病人看,不会像对精神病人那样待我,也不会觉得我要崩溃。

5他/她很有弹性,很包容意见不同的新想法,不会特别坚持某一种观点。

6他/她很幽默,看起来很愉快。

7他/她愿意很我沟通他对我的想法和感觉。

8他/她对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很诚实,不会装出一副什么都懂的样子。

9他/她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也会为犯错或不够体贴而道歉,不会狡辩。

10他/她会直接而明确地回答我的问题,而不会只是反问我怎么想。

11他/她会谈有关他自己的事,但不会自夸,或对不相关的事情喋喋不休。

12他/她鼓励我,希望我能觉得我跟他一样正常、一样好。

13他/她表现出只是顾问,不会自以为是想管理和左右我的生活。

14他/她鼓励我提出不同意见,而非一旦意见相左就说我拒绝改变。

15他/她想要了解和我生活有交集或重要的人,至少表现出愿意如此。

16我觉得这位咨询师说的话很有道理。

17大体来说接触他/她后,我更能接受自己,也比较乐观了。

评分标准:

每题以0-4评分,从不=0;很少=1;有时=2;大多时间=3;总是=4。总分超过45:不错的选择;35-44:有待考虑;总分低于35:最好换一个咨询师。

注:量表及评分标准皆转引自乔尔.布拉克著《谁偷了你的信任与自信》。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