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访的是一个中年级的家长,为了了解家庭的基本情况我们进行了简短的交流:
“您平时普通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呢?”
“我每天早上六点半叫他起床,催着他赶紧吃饭,然后送他上学……中午忙完了接回来赶紧吃饭,能睡一小会儿,然后叫起再送他上学……晚上回到家我做饭就催着他赶紧写作业,就是这样还是有时候九点半还写不完作业……”
“我注意到您每天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很少,而且仅有的交流都是您在不停地催促。”
“对,是这样的。以前他刚上学的时候,每天写完作业我们还能聊聊天。现在有了老二,我得看小的,所以管不上他了。我有时候也和他聊天,说妈妈带着弟弟不容易,你要体谅妈妈。可是他听不进去,起床、吃饭、做作业干吗都那么磨蹭。晚上一到9点写不完我就会很着急,所以每天守着写作业成了最大的负担,九点半还写不完就揍他,真气死我了……”
“那您对孩子的感觉是?”
“烦、嫌弃,我很生气!”
“您是意思是说,您因为孩子做事情慢觉得烦躁,而且嫌弃他,很生他的气吗?”
她沉默了片刻,泪水夺眶而出:“他爸爸经常不在家,在家也不帮我带孩子。我告诉他我想出去工作,他还不让。我不想带孩子了,我想工作!……”
,,,,,,
随着咨询的深入,这位母亲总算对自己的和孩子有了一些觉察,但是同时陷入了深深的愧疚和绝望中。
“老师,谢谢您!我想去工作。可是没有老人帮忙带孩子。我想把老二送幼儿园,孩子的父亲又坚决不同意,我也没有别的办法。为了孩子,我尽力改变态度吧。”说完她给了我一个拥抱然后离开了。
确切地讲,早上看了李老师的文章,我还想着,如何让家长觉悟到自己给孩子的是“假”的母爱。可是面对着无奈的母亲和她的泪水。我真的很怀疑:她错了吗?她在很努力地在争取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也很努力地要带好孩子。照顾好自己尚且艰难,精神层面的陪伴孩子更是奢望。跟她的交谈中,我发现总有许多问题纠缠在一起,试图占据我的思维,对无从入手的事情,我也只能牢记:无法解决的问题就不解决!没什么大不了。
在这种情况下,当她再问我:“老师,我错了吗?”我就告诉她:很多人之所以如此紧张焦虑,都是由于他们总是想在精神上逃避或逃离某些已经决定要做的事情。而精神和行动的一致简直是成败的关键。马尔茨博士说:其实世上没有天生正确决定或错误决定。我们做出决定,然后想办法把它变正确,这就是一个人才能的要义所在。这样一想,倒也不纠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