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读《教师博览2017-2》.有几篇文章印象较深:
1、《孙绍振先生的幽默》,作者石焘。孙老师提及当下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时说,:“语文老师的文本理解能力不过关,源于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不过关。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不过关源于综合性大学中文系教授不过关。在我看来95%的大学教授面对经典文本无话可说;幸亏还有5%的教授,对文本的奥秘能够讲出一些话来,比如说鄙人。”本文实则是写孙先生的幽默但也点明了当下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2、《“钱学森之问”本身就是问题》,作者钱颖一。文中说,中国教育的问题有三,一曰“均值较高”,就是平均水平高。原因是政府和民间对教育的投入大,传统文化对教育的重视,学生在学业上花的时间多。二曰“方差小”方差小就是两端人才少,杰出和拔尖人才少。中国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缺乏,我们现行教育一定程度上“扼杀”的结果。三曰在人的素养和、价值方面,我们的问题是低均值、高方差。
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始应该终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戴安娜王妃多次对其长子威廉王子说“你在成为一个王子之前,要先成为一个人”。先做人再成才,而我们颠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