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完的文章一定要通读和修改,他人停留在自己的文字上,是需要时间的,有些甚至是带着些许期盼的。一篇文章,至少没有错别字,是给读者最起码的尊重。远的如曹雪芹的“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近的如这平台上专业写诗词的张罗兄和水韵云歌,和更多认真的友友。对于自己的文字斟酌再三,这种不断改进不仅是对自己文字的负责,也是对读者的尊重。
一篇文章如同一栋房子,框架、中心、基本要素、重点要有。如果受困于文章架构,只能跟着感觉写流水账,也没事。别一锅乱炖,把明显不合时宜或互相矛盾的也全部加起来。观感差,味道更是折磨人。
如果自己都不能找到自己的问题,那就走出自己的世界,学习他人的作品,跟不同的思想交流,也是学习和成长的一种途径。
但,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又不去改正的人,如一个装睡的人,永远叫不醒他。如果不想自救,他人对这样的人没辙。相反的例子,则是著名的吸引力法则。如果时刻想着找解决方法,方法甚至有可能自动撞到门口。
我有个坏毛病,遇到难题时,我想到的第一个方法,都直接采用了,后每每被证明是漏洞百出的。如这次《文字之光》关于“遇见”这一话题的征文,我找了几天后终于找到话题可写时,一股脑子就写完了。后慢慢发觉很有问题,特别是茶叶蛋老师提前点评了我的文章,我终于再针对这话题思索了一回。工作中自己也常是这样的态度,早就意识到了,最近还在练习思考问题全面些-过程总是缓慢和艰难的,对于苦苦找到的第一个解决办法,不要窃喜或骄傲,一定要持怀疑和待验证的态度。
肚子里墨水太少时,别急着全部抖出来。唯有思考,才能有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思考,是虚的,如果难以逼迫自己经常做这一动作,就把其拆成实际可行的可量化的动作,如每天至少针对一件事或一个小话题思考一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