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1.咨询过程中,思路容易被来访者无意带着到处走,脱离咨询期待和目标,如何温柔的回到主题上?
我的理解:记录和笔记很重要,在咨询过程中记录关键词和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助于防偏主线。
期待老师的指导~
2.对于来访者信息收集数据中的“学历”,如果不填写表格的话,将如何提问才不至于显得那么突兀?
我的理解:提前跟来询者做好沟通前声明,并在沟通之初提出信息收集需求。或者把基本信息列个简表给来访者填写。
期待学姐老师的进一步指导~
3.虽然知道作为咨询师不能对来访者有所偏见,但心理确实是喜欢跟悟性高一些的人进行咨询和沟通,该如何调试咨询师的情绪?
我的理解:强化自我信念,比如“帮助别人是职责所在”“如果让你不喜欢的来访者达到她的期望,那将是作为咨询师可上升一大步的方式”
期待学姐老师的指导意见~
4.咨询的结束点设在哪里比较合适?
我的理解:最开始我理解是达到来访者咨询之初的期望即可,随着学习和实践发现,应该是让其至少对今后努力的方向有所行动,甚至陪伴他体会到改变。
期待学姐指导~
A1:
1.咨询中,会被来访者的思路带走,脱离目标。咨询师是否清晰确定的咨询期待和目标是什么?如果确认的话,那么过程中可以适当的采用一些技巧来打断。
比如说采用总结的方式,对前面的信息做个归纳,从而带领来访者重新回到咨询目标上。比如说,刚才我感觉有很多信息出来,我这边简单做个总结,看看我有没有理解到你?“
2.学历这个点,想先澄清一下,这个问题出现的背景是什么,是已经进行了信息收集,然而来访者没有表中进行填写吗?
如果是这个样子的话,那么咨询中如果遇到这个问题,需要评估下,咨询师为什么想要知道这个信息?这个是关键信息吗?如果跳过的话对咨询有什么影响?
3.首先我们要承认的是咨询师是人不是神,我们很难做到对对方没有偏见和评判。这个悟性高的人,是怎么定义的呢?
4.最好的办法就是时间。时间到了就可以结束了,这个是需要我们前期进行设置的。开始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抱着一种心态说我一定要帮你解决问题,但事实上这是一个理想的状态,有些时候我们在当下那个问题是没有办法解决的。
A2:
为张影老师的总结和觉察力点赞!
关于问题一:
依不同的咨询情境和不同的来访者类型,每位咨询师会有自己较为顺手的临场“领回”方式,您总结的这个方法就很好。尤其在咨询初期,通过现场手工笔记边梳理边记录,凝练咨询脉络,把握咨询节奏,更是让咨询师清晰地看到咨询进程中的每一个卡点和拐点,是一个很好的辅助工具。鼓励您放到实践中去多尝试,通过一个个案例的打磨,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录方式。
当咨询师觉察到咨询目标偏离时,不要着急突然刹车,提高敏锐度,找到一个切入点,顺着来访者的话,用巧妙的提问将其带回即可。刚开始会有些难,多练习就会越来越顺畅~
咨询师的“强势”程度可依来访者的表现而定,如若来访者不断“健谈”、思维较为发散,多次“走开”,那么,咨询师可以稍为技巧的”强势”些,也可以借契机再次与来访者确认咨询目标以确保咨访双方齐头并进。
以上回答,不尽全面,期待您实际案例的分享,我们再进一步探讨解决方法~
关于问题二:
1、还是建议使用《信息收纳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不要跳过这一环节。
2、如若在咨询前未能获知来访者学历,而咨询师在咨询中判断必须要获知,在咨访关系建立稳妥的情况下,可以坦诚而中立的提问:您方便告诉我您当前的最高学历吗?
关于问题三:
这里,张影老师的自我觉察和悦纳都非常棒!
首先,咨询师有这样的情绪是非常正常的,同时,也只允许在咨询前有这样的微妙感知,就此打住。接下来,咨询师就要去思考,面对当前的这位来访者类型,我该如何工作?
咨询师可以有“情绪”,而应对案例本身才是解决之道哦!
关于问题四:
咨询的结束点并非一概而论也没有标准答案,只能靠咨询师依实际进程去判断,原则上以咨询目标的解决为收尾(未来行动方向的共识视为目标解决的一部分),而行动计划的制定不是必须,还是要看实际需求而定。
A3:
我也回答一波问题3
3.1.咨询师先不要着急解决自己的这个问题,先来看看,你在面对什么样的来访者的时候,有了什么样的情绪呢?
3.2.是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激起了你这个情绪呢?
3.3.当你看见了背后的东西,再去看下,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搞定他们确实有利于咨询师的自我成长,但前提是先看看自己卡到哪里[玫瑰]
补充:
事情的背景是这样的:我7月28日做了一个线上咨询,我虽做了引导,但来访者仍直接把问题抛给我让我给她答案。后来我在咨询报告中写到,后续针对此类咨询者的案例要少接,而后看到《生涯咨询实战手册》中第十章提到咨询师的伦理问题,提到了这种咨询师可能面临的情况,然后我就删去了咨询报告那段话,内心就陷入了纠结中……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