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是我的精神食粮,浩瀚书海,唯小说是最爱。
读的多了,便想自己下笔试试。
前前后后,断断续续的,历时四个月,我的第二部连载小说总算快要完结了。拖了这么久,眼看这个坑快要填满了,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拖得久了,原本为数不多的忠实读者到最后只剩了零星几位了,实在惭愧。不过前前后后几个月的经历,习惯了在简书写连载的惨淡无光。
这中途想过出走,想过另觅他处,许是习惯了这个写文软件了,习惯了它的编辑器的操作,习惯了它的投稿机制,甚至习惯了连载的无人问津,反倒挪不了步伐了。
其实,所谓的习惯不过是借口罢了,最终一直坚持在简书写连载,其实最关键的还是在于那点自知之明。
江湖上会写小说的人太多了,人家要么文字行云流水般绝美无比,要么脑洞大得足以构思出天马行空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让读者欲罢不能……总之就是高手的文章很好看,故事很吸引人。而深深对比之下,自己的小说还那么稚嫩,只如那初发的嫩枝,离那参天大树还需吸收无数个日夜的精华,更需千锤百炼。
原本以为看了那么多的小说,自己写来也可以是得心应手的,也就真下笔写时,才知道所有看过的都是别人的故事,自己的这根笔终究还是是需要自己花大量的时间来打磨的。
所以,不要说我已经写了多少字了,在没有写成一部好的小说之前,再多的文字也枉然,所有的付出与努力只不过是通往文学之路上的小小垫脚石罢了。
一开始一脚踏入码文的道路,真是不知深浅,为自己会码几个字而沾沾自喜,总乐于在朋友圈分享。到后来越写越发觉自己先前甚是好笑,都写成啥了,有什么可与人分享的?所以就不再发朋友圈里了,权当自娱自乐。
但是既然走上了业余码文,连载小说这条路,已是开弓没有回头箭,长路漫漫,唯有孤独前行。
很多人喜欢村上的《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一书,村上告诉我们,他从最初开始写小说,就不是为了迎合任何读者,纯粹是因为喜欢,是因为享受写小说的过程。这也是他能坚持写小说这么多年的最根本的原因。
创作一部小说,从无到有,几万字的中长篇到几十万字的长篇,这其中短则历时个把月,长则历时数年,如果不是因为足够热爱,谁能如此执着于这份坚持?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29岁中举人,35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授任钱塘县事。因受不了达鲁花赤(官名)骄横专断,一年后愤而辞官归里,以授徒、着书自遣。
若不是因为时局动荡,身在朝野却无法大展拳脚,也许他这辈子是个宦官而非作家,那么后人也无法读到如此旷世之作。
却因着他爱看书,热爱写作,才让他多年坚持收集明间英雄人物故事,最后在他辞世前几年编撰成了这旷世之作《水浒传》,为后人留下了这宝贵的财富。
还有我很喜欢的两位小说家英国的简.奥斯汀和美国的哈伯.李,她们都同样淡泊名利,写作只是出于热爱。简.奥斯汀一生清贫却勤勉,她短暂的一生却为后人留下了多部小说,代表作《傲慢与偏见》畅销全世界,她是整个英国的财富。哈伯.李,同意清心寡欲,通过《杀死一只知更鸟》一作成名,但是她却选择了归隐乡间,不问人世,拒绝一切采访报道,只留下《杀死一只知更鸟》和它的续集《守望之心》,因为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再也无法超越了……
大家永远只是少数,大家永远只是那些极其专注,执着的人,因为热爱而做到了极致。所以我时常宽慰自己,你连起码的付出都不够,就别瞎想了。我所要做的就是利用好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认真阅读,静心写作。
两部篇幅短小的现代都市情感小说即将完成,我知道我的文字还那么青涩,写作手法还很不成熟,未来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所以我还需要更加努力。
接下来想要尝试古风小说,大概是近来看了十四夜的《醉玲珑》,王实甫的《西厢记》,还有《水浒传》、《浮生六记》等,被古典文字之美给打动了吧。我想尝试改编《西厢记》。
没有妙笔生花,唯有不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