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记不清有多久没有认真的看完一本书了,当要决定要看完一本书时,也不是给自己一个时间限制。因为很清楚,如果这段时间没有把一本书读完,以后还想从新读起来,这又是一个痛苦的开始。
每天都会时不时的看一些小文章,几分钟十几分钟,看过之后很好的满足了猎奇心理。又多知道了点社会新闻报道,跟别人聊天的时候又有话题可以聊聊了。只是从没有想过这样的阅读和启迪心智的阅读又有什么关系呢?长此以往下去后是不是就会变得更浮躁更焦虑了呢?
也知道读书要读经典,要读经过时间涤荡之后留下来的名著,可是一直不明白自己的阅读兴趣的方向。很多时候看书也就沦为了为读而读,所谓要有什么收获的结果,似乎也没有去考虑过。
最近几天也算认真的看完了经典书,本来算写写书评的,可是考虑到从来也没写过,可能也很多不足,最后思想想后,也就谢谢读后感吧!
写了这么多还没有说到书名,这本书叫做《源泉》,很早以前在别人的一篇文章中提到过,当时也就看过后就过了。只是留下了一个印象,这本书不会太差,也不是很容易读的,这个不容易读说的是书的内容很长。
要说的是,看的是电子版的。刚开始准备卖的是作者的另一本《阿特拉斯耸耸肩》。相对而言这本书的名气更多一些,最后为什么选择了《源泉》这本呢?也不过就是这本要便宜很多了。同一个作者的作品,应该相差不会太远。只是它们的写作时间有个先后顺序而已。
个人的阅读范围还算比较广阔,外国的文学作品也或多或少看过一些,只不过到现在记得起的也有基本而已了。刚开始看的时候一心想到的就是,快点把这本书看完,不过看过之后有没有留下点什么,至少可以宽慰自己,我的阅读记录里又多了一部名著了,以后跟人吹牛时又有了一点一本。
可看了有十多分钟后,看了看阅读进度,“怎么回事啊,还在百分之一啊。”心里想了想,了应该和初次看名著《红楼梦》的感觉吧!这时候才知道这本书究竟有多难读,这也是在考验着自己的耐心。其中也有一个难点是,外国作品的叙事方法和人物的对方。很多大段大段的哲思方面的需要,翻译可能也不是太准确吧。所有这些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这本书从整个故事来看,都是比较简单,叙述上也采用的是以时间线作为描写的。这本事从一开始阅读,一直无法进入书里面。直到看到超过一半以后,才可以说渐入佳境,也开始明白为什么这本书半个多世纪以后还可以畅销全球的原因。就只是看上一次,还远远无法明白书里面的精彩内容。
全书看完以后,又到网上去看了看很多的书评,唯一留下一句的就是,“我终究只是一个二手货‘’。在现实的社会之中根本不可能有主人公人样的人存在,或许说有,只是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尽管作者塑造了主人公霍华德.洛克,这看起来就是一个迂腐至极,执拗到令人发指的地步。从故事的一开始就被所读的大学开除,一直不回事故圆滑。能和作者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彼得.吉丁,这也是世上所谓的大多数,也就是评论里面那个“二手货”所代指的人物。
霍华德也就是几乎每个人最本真自我的那一部分。世人都在千方百计的追逐名利,而他选择逆向行事。有句话是怎么说的,世上最珍贵的是得不到的和已经失去的。作者所表达的就是那些人们永远得不到的原初本来面目,因为世人都在为名利所驱动,所有那些理想和梦想只不过是欲望的代名词。
当然,如果全书只是表现出这了这样一种人格特质,为了塑造一个傲然挺立于大众中而不愿被腐化的人,那么这部书就不会留下来成为经典。不过话又再说了,里面很多的精神内涵的层次的,就自己而言,远未到达理解的地步。也就随意摘录一段:
一切出自人类独立自我的东西都是善的,一切出自对他人依赖的东西都是邪恶的。
其中还有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以为霍华德最后会过上成功辉煌的人生,然后就是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可是,故事里的人和现实的生活一样,在没有结束生命以前,永远不知道后面还会有什么惊涛大浪等着自己。你选择的路就是你的人生真实写照,也是你的心性依然促就。